汽车检测与维修.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汽车检测与维修.doc

汽车检测与维修.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汽车检测与维修重点专业建设顶层设计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鞠鲁粤1、背景与选择1)背景轿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上海目前平均23人一辆车,汽车售后服务已成为巨大的产业,去年全国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已达8848亿元。在国外成熟市场,售后服务利润占整个汽车产业链的80%以上。在这巨大的蛋糕面前,汽车服务高技能人才紧缺现象十分明显。上海现有520家汽车销售、维修等企业,每年人才需求量达2400余人。以上海东昌汽车4S店2011年人才需求为样本,其在上海的15家4S店各类人才需求比例如下:其中,94%岗位的专业基础为汽车维修与检测,在上海现有的50多所高职院校中,有12所学校设立了汽车维修专业,2012年的毕业生人数为897人,远远满足不了全市汽车服务类人才2400余人的年需求量,缺口达62.63%。汽车服务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汽车产业链发展的短板。2)选择我院是上海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职业学院,以培养汽车服务高技能人才为主,10年多来我院已累计培养汽车专业毕业生4198名,在汽车行业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围绕汽车下线以后的各类服务我院共建立了15个专业与方向。在这15个专业中,我们选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有如下理由:首先,从汽车产业链讲,汽车检测与维修是汽车后市场技术含量最高的地方,也是整个汽车服务业的瓶颈。我们学院要做的就是这块难点,是突破瓶颈的工作。同时,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我院重点专业的核心。该专业拥有5000m2实训场地,1800多万元汽车实训设备,已建成教育部公共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站所,拥有2名正高职和多名副高职教师,有上海市教学名师一人。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市级奖项多项,上海市精品课程多门,获得多项专利。去年的市级汽车技能大赛,囊括团体和个人第一,其实力和教学质量明显位于上海市高职汽车专业前茅。该专业的085建设,定位于扶强,我们的逻辑起点,就是保持强势,保持特色,保持领先。其三,该专业作为我院校企合作的先行者,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永达集团、东昌集团、协通集团等汽车产业有长久而紧密的合作,我们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已形成了六种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大众汽车模式)★定向培养模式(通用汽车模式)。★企业员工班模式(永达模式)★后备员工培养模式(东昌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通用汽车模式)★顶岗实践模式(永达、东昌、协通模式)2、矛盾与突破1)矛盾在重点专业建设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矛盾:★首先我们面临的是上海汽车产业发展的数量、质量和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之间的矛盾。汽车产业以几何级数发展,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数量发展不大,远远满足不了汽车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人才缺口超过62%,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数量和质量的滞后几乎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业态发生了变化,汽车技术上去了,高档车的需求上升了,新能源车的开发应用提到重要位置上了,与巴士集团的校企合作要求我们为上海公交培养沃尔沃大客车检测维修人员。这些因素和需求要不要考虑,这与我们多年的教育习惯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矛盾。是迎接挑战,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还是求稳做熟,按部就班?这也是在发展中必须做出的决策。★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校企合作方式,也逐渐出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以前建立在朋友、同学、熟人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人事变动和其他的原因,其脆弱性逐渐显现。由于没有建立双赢机制,这种建立在个人感情纽带上的合作面临持续而健康发展的困境。2)突破★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占全市本专业学生的27%以上,我们重点专业的建设就是寻找契机,在学生培养的数量上实现突破。尤其要全面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质的突破。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每年招生近300名学生中,考虑一年级为大口径基础教学,二年级分流为高级轿车、新能源汽车、高档大巴三个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志愿,与企业一起对学生实施双向选择,择优编班,确保三个新方向的学生质量,确保企业培养需求的落实。★随着汽车服务的业态发生变化,作为上海市培养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的职业院校,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我们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就是要培养市场急需,行业吃紧的高档车、新能源车和公交沃尔沃大客车检测与维修人员。以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同时,与兄弟院校的分类竞争,不仅可以开拓我们头上的一片天地,更可以为兄弟院校的发展,让出一片空间。★我们建立了六种校企合作模式,但这些模式,还是形式为多,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我们要将功夫下在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上来。校企合作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上改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战略联盟。3、目标与方向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认可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