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年度徐州市个人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班风的形成》课题主持人:王玉国申报时间:2009年12月18日立项时间:2010年3月20日立项编号:G100207所在单位:丰县梁寨镇周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班风的形成》结题报告——丰县梁寨镇周楼小学王玉国《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班风的形成》是由本人主持的徐州市2010年度教师个人课题。课题由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3月20日批准立项,立项编号为:G100207。研究周期为一年,结题时间为2011年3月1日起至2011年3月31日。课题立项后,本人按照市教科所《徐州市个人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实施。首先按照要求制定并于2010年4月9日上传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然后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制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计划,并着手对本课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实施。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班风实质上就是外部社会规范以学习和交往为中介,为班集体所认同,内化而成的内在的群体规范。良好班风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对班级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社会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班风的因素很多,其中心理因素在优良班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班级风气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学风、形成校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障碍是指故障阻碍,不能正常生活),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之中。2、班风实质上就是外部社会规范以学习和交往为中介,为班集体所认同,内化而成的内在的群体规范。良好班风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对班级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社会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三、研究的关键问题(1)不良班风的心理干预;(2)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引导优良的班风;(3)心理效应与班风建设;(4)如何利用团体辅导促进班风。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班风的构成;(2)影响班风的心理因素;(3)班集体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班风;(4)团体辅导与班风建设;(5)班风与个体成长;(6)班风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人格。(二)研究方法(1)资料及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2)观察法:对研究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现场观察,并作好记录。(3)调查法:在研究前、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对试点班进行专项调查,主要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4)经验总结法:①每次活动有实践个案,并做好小结工作;②结题阶段写好研究报告。(5)行动研究法:通过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让学生有所新的认识,行为方式有所改变。(6)个案研究法:研究个别学生,以点带面。五、读书计划、读书笔记、案例及相关材料和时间安排(一)准备阶段1、2009年12月底—2010年元月底:申报2010年度“个人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班风的形成》;2、2010年2月:学习研究资料、研究方法论证;3、2010年3月:搜集相关书籍资料----《班主任100招》、《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活动集锦》、《人际交往》、《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调节》、《学生考试心理》等。(二)具体研究阶段1、2010年3月----2010年4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研读《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调节》、《心理学》;完成读书笔记《心理学》;2、2010年4月底:完成调查问卷《我们的班风》及分析;3、2010年5月初----2010年5月底:完成读书笔记《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调节》、问卷《我的心理状态》;4、2010年6月:研读《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学生考试心理》;完成问卷《我心中的班级》、《我为班级纠风》及分析;5、2010年7月----2010年8月:研读《班主任100招》、《心理干预活动集锦》;读书笔记《人际交往》6、2010年9月初----2010年9月中旬:根据理论知识,结合班级实际、三次问卷及情况分析,制定改变班风的策略和具体活动;7、2010年9月中旬----2011年1月中旬:根据策略、活动计划表完成计划。(三)结题阶段1、2011年1月中旬----2010年2月底:完成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