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doc

浅谈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关键词〕班级管理;卫生习惯;言传效应;榜样力量;评价方式;自我管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其间,无数的事实证明,关注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而能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已成为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坚持,一种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十分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身心发育还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道德修养的第一步。作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合理运用言传效应真正持久和厚重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发自内心的语言。这种语言常常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够渗透灵魂的力量。一个人的行为会受自身思想意识支配,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单纯的说教只是一种强制的过程,无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前提是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为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导应发自内心,要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言语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整洁的环境所具有的美感以及一个肮脏的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是和个人利益相关但又植根于集体的环境和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则需要班主任运用诚挚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如,教师可将“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生活中的谅解可以产生奇迹。”(纳素夫)诸如此类的名言抄在班级的黑板上,这种无声的语言同样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懂得自己和集体力量的价值,长此以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讲究卫生会变成学生的一种思维惯性,无须班主任再费力伤神地说教,而学生一旦形成了讲卫生的意识,就会主动采取行动。二、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要求学生见到杂物主动捡起,班主任应主动捡起教室中的杂物,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班主任则要做到不随手乱扔。班主任如果能够身体力行,“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又何愁见不到呢?此外,班主任还应善于发现和表扬具有良好卫生行为表现的学生,并将其树立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间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竞争是一种评判优劣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令人前进的动力。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英雄,他会在你想要前进的时候及时推你一把。班主任在班上建立一个合理的监督机制,并制定公平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利用竞争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可每天进行常规检查,每周开展周表现评价活动,也可把自评、生评、师评延伸到“家长评”,如果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卫生习惯表现欠佳,其本周就不能评“星级学生”。将这种多元化评价的方式融入到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中,不但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也使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得到了保持。四、实行学生自我管理从学生的内心来说,其还是愿意配合班主任工作,乐于为集体服务的。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而自我管理是青少年主动采取的一种行为,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为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我经常采用“成就强化”的方式,即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变“扔了垃圾再去捡”为“手中垃圾不乱扔”,让其通过自我控制来矫正不良习惯,学会自我管理,进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