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胡琴《荷叶圆圆》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它是夏天里清凉的小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都喜欢它……所以,课堂上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易被那些新鲜、形象、直观的事物所吸引。教学前,我巧妙地通过一系列谈话先让学生欣赏几幅美丽的荷花图,接着将课件定格在一张圆圆的荷叶上问:“你们瞧,这是什么?”(荷叶),从而引出课题,并从课题中的这两个“圆”字入手引导学生把课题读好,接着随文识字,认识“荷”字,教给他们像这种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叫做形声字,非常好记。“谁能告诉老师,荷叶是什么样子的?”(绿绿的、圆圆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孩子们便带着对荷叶的喜欢非常投入地来读好这句话。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将学生带入荷花池这一优美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的导入了新课。二、朗读感悟,表演深化我在教学中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并巧妙地运用了很好的衔接语,自然地过渡到小伙伴们对荷叶的喜爱。当孩子们请出这四位朋友时,我相机贴出四个小伙伴。“谁能来说说,这些朋友把圆圆绿绿的荷叶当成了什么呢?”“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板书:摇篮)随文识字认识“珠”、“篮”。“那么小水珠在摇篮里面做些什么呢?”此时让学生来当当小水珠,引导读出舒服的语气。(板书:躺)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还请小朋友学着小水珠的样子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再来读读这段话,不仅深化了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接下去的三个小伙伴都以类似的方法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在学生读后充分予以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朗读课文,更好地落实读的训练目标,还让随文识字落实了到位,使阅读真正成为个性化的行为。三、多种方式,记忆生字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识记我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识记。本堂课中,首先是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到随文识字,接着带拼音读生字,再去拼音读,然后以说谜语猜字形式巩固生字,并学会给生字组词,最后回到课文中整体感知。通过多种形式地反复训练,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四、指导写字,自主评价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将要写的两个生字进行仔细的观察,看看“朵”、“机”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两个字都是木字旁,“朵”和“机”,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横折弯,一个是横折弯钩。“朵”是本课的重点,特别是“朵”上的“几”是没有钩的。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书写,所以我在示范指导学生书写之后让孩子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自己互相评价优缺点,取长补短,学习好的,舍弃不好的。这样师生共同完成了写字教学的任务,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榜样示范的空间、自主书写的空间。五、想象感悟,拓展仿说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水珠在荷叶上的样子,让学生理解“躺”的意思,通过让学生去猜猜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会想些什么?(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会想:这里真舒服。……)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的高兴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让学生更加喜欢朗读,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当学生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不同的东西时,我又借此机会告诉学生们不止这些朋友,在荷塘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顽皮,他们也跟荷叶成了朋友,在他们的眼里,荷叶又变成了什么?他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课后用心去想一想,在下节课上我们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就这样,我们意犹未尽地结束了本节课堂……总之,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感受着真正的童趣,“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开心地学着这一课。但也有些遗憾,比如:教学设计时,自己考虑的欠周到,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导致在课堂中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每个内容细致体会。各个环节的转换时,有些地方还有些生硬。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有些紧凑,没有控制好,导致在生字书写展示评价后没有给孩子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进一步练写生字。时间的紧迫迫使我不能继续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挣脱束缚思考荷塘里其他小伙伴把荷叶当做什么,在匆匆的结课当中,便留下了教学的遗憾。还有,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虽然设计了一个很好的的板书,但却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就在给短文的理解中一一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