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线进展情况汇报.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无人机巡线进展情况汇报.pdf

无人机巡线进展情况汇报.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无人机电力巡线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一、工作目标1、建立安全可靠的无人机巡检平台,实现无人机载可见光、激光、红外、紫外等多传感器集成的电力线路运行状态数据获取功能;2、建立具有飞行监控、数据处理和保障维护功能的移动地面基站和无人机通讯中继,实现无人机巡线作业;3、建立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无人机电力巡检数据处理软件,实现电力线路空间定位、三维可视化建模及展示,支持输电线路安全状态识别及智能诊断。二、技术发展方向1、固定翼无人机。目前国内固定翼无人机技术相对成熟,如近期成功应用于四川雅安地震灾情巡查及海洋国土巡查等。固定翼无人机可在以下方面开展电网应用:电网自然灾害巡查,电网山火防控,输电线路快速巡检,输电通道外力破坏巡查等。2、轻型多旋翼无人机。目前国内多旋翼轻型无人机技术相对成熟,可在以下方面开展电网应用:输电线路故障情况检查,输电线路定点近距离巡查等。3、中型旋翼无人机。目前国内中型旋翼无人机在平台安全性、荷载能力、机电性能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进一步持续提高平台的性能。利用中型旋翼无人机可以开展输电线路精细巡检,对输电线路元件缺陷、发热、通道安全距离等问题进行检查,技术上向逐步替代有人机巡检方向发展。三、推进工作安排采用先试点,技术成熟以后再推广应用的方式推进无人机作业专项工作。以科研项目形式组织工作推进,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完成软硬件集成。然后选择具有特点的部分运行单位开展试点巡检飞行,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完善,成熟后在网内大范围推广应用。1、固定翼无人机试点。云南、贵州电网公司、超高压公司早在网公司统一开展此项工作之前已探索开展固定翼无人机巡视,计划选择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云南、贵州电网公司作为固定翼无人机巡视试点单位继续深入开展此项工作。2、旋翼无人机试点。广东电网公司为旋翼无人机的试点单位,今年将完成所有项目研究内容。3、多旋翼无人机试点。广州供电局为多旋翼无人机的试点单位,并承担培训功能,2014年计划由广州供电局组织两期多旋翼无人机操作人员培训。四、旋翼无人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广东电网公司2012年1月正式立项开展旋翼无人机巡线试点工作。早在试点立项之前,广东电网公司即开展了调研、收资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项目立项后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无人机平台及安全避障系统研制(1)无人直升机、中继无人机、小型无人机、测控方舱、储运方舱、激光扫描仪、可见光相机等硬件设备已经按时交货并完成验收;(2)无人直升机自动避障系统已完成研制,正在进行轻小化设计及试验。2、超视距数据链路开发无中继通视通讯链路已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实际应用;通讯中继目前已研制完成,需结合中继无人机进行联调。3、超小型高性能POS系统及稳定平台研制(1)POS系统已完成研发,正在生产中;(2)稳定平台已完成与传感器接口的确定及三维图、二维图纸审核,目前进入生产制作阶段。4、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及系统集成(1)完成了多传感器高精度几何数据处理融合系统功能开发。(2)完成多传感器集成上游(与POS、稳定平台)、下游(与专家诊断系统)间软硬件接口制定。5、飞行计划软件设计(1)工程管理模块、航线生成及任务规划模块、航线编辑与航线制图模块、航线检核与输出模块均已完成;(2)正在确定与专家诊断系统“飞行巡检作业方案”功能之间的接口、迁入方式、工作模式等问题。6、智能专家诊断系统研发(1)智能专家诊断系统已完成红外、紫外、激光点云故障提取基本功能;(2)实现双屏现实功能,人机交互界面初版完成,正在与我方进行沟通交流,确认用户需求,完善界面功能7、三维可视化系统(1)已完成三维可视化系统基本功能开发,目前根据要求完善系统功能。(2)正在进行三维实时监控模块研发及监控模块平台确认。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计划节点(1)6月30日前完成无人直升机分系统研制、单体调试、软硬件性能测试。(2)8月30日前完成无人直升机整机地面调试。(3)10月30日完成无人直升机整机空中飞行调试(试验场地)。(4)12月30日前完成无人直升机实际线路巡检试验。(5)与科技部配合,计划在下半年科技项目中安排云南、贵州公司继续深入开展固定翼无人机应用研究项目,引入航天科工固定翼平台,引入航天科技飞控技术开展应用研究。2、工作机制目前,项目技术管理上已形成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广东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广东电科院及项目团队三级工作协调机制,每月定期沟通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