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数学教案(优)大班数学教案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大班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活动过程:(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大班数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2、出示图片(1)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2)"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1)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大班数学教案篇3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活动准备: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