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高三历史 10—11 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北正定高三历史 10—11 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

河北正定高三历史10—11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北正定高三历史10—11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6分)1.《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作品。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B.六月C.七月D.八月2.《竹书纪年》载:“仲丁迁于隞,河亶甲乙迁于庇,南庚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号之曰殷。……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这反映了()①商朝前期政局不稳②盘庚迁殷后政局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发展③商朝势力南至珠江流域④商是当时世界大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3.《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启(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C.周朝实行分封制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4.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5.《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6.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有一朝代的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此记载应该引自()A.《史记·秦始皇本纪》B.《汉书·武帝纪》C.《资治通鉴·贞观十五年》D.《元史·地理志》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8.《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9.“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一历史变故的直接影响体现在()A.改变中国南北原有民族布局B.太湖流域开发最为迅速C.洞庭湖一带成为重要产粮区D.经济重心南移10.《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11.“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A.郑国B.苏轼C.李冰D.欧阳修12.《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14.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古印度的别译)及诸帝国”;“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羁,皆以白玉作之”。(《史记》、《西京杂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中印两国都是历史上的文明古国②中印两国很早就有交往,历史悠久③佛教在中印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④早在西汉时就有中印交往的明确记载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④15.《史记》记载,汉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