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康年办报生涯初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汪康年办报生涯初探.doc

汪康年办报生涯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汪康年办报生涯初探作者:罗俊峰关键词:汪康年来稿选登┊阅读:1046次┊Keyword:wangkangniannewspapermanAbstract:Wangkangnian,afamousnewspapermaninprivioushistory,isnotedforhisboldreforminnewspaperstyle.Throughhislife,hisnewstheoryandpracticehadaimportanteffectonlaternewspractice.维新变法期间,国人掀起第一次办报高潮。在众多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动家中,除了著名的康有为、梁启超师生外,汪康年是一位在早期报纸经营管理和业务改革方面卓有建树的报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纵观其一生,汪康年先是周旋于维新派与洋务派之间,后来则完全蜕变为洋务人士,政治上颇为保守,办报实践却大胆创新。其报人生涯自1896年与人合办《时务报》始,至1910年独创《刍言报》终,毕其功于一业,真正以办报为事业追求,个中经验,可圈可点。一、生平及办报活动汪康年(公元1860—1911),浙江杭州人。字骧卿,字号毅伯,晚年又号恢伯。出生官宦家庭,是著名藏书家振绮堂汪宅后裔。曾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兼任汉口自强书院编辑和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1892年入京应会试,但因脚疾突发,放弃殿试返回湖北。1894年入京补殿试,与主考官翁同禾执师生礼。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汪康年仍立志变法图存,应康有为邀请,举家迁沪,支持上海强学会的工作。1896年春,强学会机关报《中外记闻》和《强学报》因宣传变法维新思想而遭致顽固派封杀。从新加坡回任职的黄遵宪,“愤学会之停散,谋再振之,欲以报馆为倡。”汪康年本人也早“有志于报”,此时的梁启超因《中外记闻》的封杀正躲避在北京的一所寺庙,办报之意犹存。三人相遇,谈及办报,不谋而和。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问世,一创刊,便以其犀利的思想和虎虎生气赢得人心,“草野为之韵动”。办报之初,汪康年主张谨慎,他认为政论易于乱人,而建议以广译西报为主。梁启超却态度激进,认为既言维新,就要抒发言论。黄遵宪居间调停,取得妥协。《时务报》既设言论,又以大幅刊载西文译报。内容首为论说,依次是《恭录谕旨》《秦录椭肌贰蹲嗾勐家泛汀队蛲庖氡ā?、、。其中,《域外译报》后又分成西文、东文、法文译报,占全刊的一半以上。《时务报》初为旬刊,线装书本式,每册32页,约3万字,用连石纸石印。汪康年早在创办《时务报》之初,就力主办日报,要与王韬的《循环日报》“争短长”。所以,1898年5月5日,他又与曾广铨、汪大钧等在上海办了《时务日报》,作为《时务报》的姊妹篇。戊戌政变前,他把《时务日报》改为《中外日报》继续出版。该报办到1906年前后,因费用不支,不断接收官方资助,而被迫一卖再卖,直到1910年,随着其买主蔡乃煌下台,这张报纸也销声匿迹了。除了在上海从事报刊活动外,汪康年在北京还办过两份报纸。1904年赴京任内阁中书期间,于1907年3月28日,创刊《京报》。该报因报道“杨翠喜案”得罪权贵,于8月26日被查封。1909年汪康年还参与创办过“远东通讯社”,这是我国最早对外发稿的通讯社。1910年11月2日,汪康年再度来京创办《刍言报》。他一人负责编辑、校对和发行工作。该报每月出6期,每期8页,分内外两编。内编设《谘告》《评论》《研究》等栏目,外编设《调查》《事案》《掌、、、、故》等栏目。该报有两大特点:一是“以评论及记载旧闻供人研究为主,不以登载新闻为职责”;二是“独资经营,不对外筹款,不招揽广告”。1911年11月14日,汪康年在天津去世,《刍言报》也随之停刊。二、新闻思想1、对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认识《时务报》创刊之初,汪康年与梁启超因办报宗旨不同,就为《时务报》最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该报是利用洋务派领袖张之洞1895年捐助上海强学会的余款创办的,张之洞因此而以该报的大股东自居,扶汪康年为其代理人,以此来支配《时务报》的舆论走向。不料,创刊半年之后的《时务报》所登文章,皆是梁启超宣扬康有为的托古改制理论,张之洞觉得“太过悖谬”;况且,当时的许多主张变法维新的人士对康有为其人及其理论都颇有微词。上海的《强学报》就曾因宣扬康有为的“公车理论”而遭禁,汪康年为报纸生存考虑,也出来反对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宣扬“康说”。1898年7月,在《时务报》声望日隆之际,汪康年在津沪各报刊出《汪康年启事》,表白自己并未侵吞办报捐款。梁启超随即在8月1日的《知新报》刊出《创办时务报原委记》,公开指责汪康年视报馆为己资,培植亲信,讲究应酬,“没康先生之迹”。梁启超的愤而离职,标志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在《时务报》的势力扫地。康有为不甘如此,上书光绪,请求将《时务报》改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