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及“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五四运动前的民主主义报刊二、《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1、《新青年》(1)创办时间:1915年9月(2)创办地:上海(3)创办人:陈独秀(4)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5)性质:前期为民主主义刊物,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6)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15—1918),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刊物,新文化运动的阵地。a.提倡民主,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思想上反对旧礼教旧道德,开展“批孔”;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和盲从;c.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文言文。2)第二阶段(1918—1920):随着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逐渐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3)第三阶段(1920—1922):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刊物和中共成立后的理论刊物。(7)相关情况1)《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2)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文科教务长,《新青年》进京。3)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刊物。曾和《共产党》一起进行过反对伪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宣传斗争。2、新文化运动(1915—1919)(1)开始的标志:《新青年》创办(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赵元任等。(3)核心精神:德先生赛先生(4)具体内容:见《新青年》第一阶段的内容三、《每周评论》1918年北京陈独秀、李大钊1、性质:前期为民主主义刊物,后期蜕变为改良主义刊物。2、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五四运动前):政治态度不明显,甚至自相矛盾;(2)第二阶段(五四运动至六三运动):集中报道和宣传五四运动;(3)第三阶段(六三以后):蜕变为改良主义刊物,与《新青年》开展了“问题与主义之争”。第二节五四运动后的民主主义、无产阶级报刊二、这一时期主要的进步学生报刊1、《湘江评论》1919年7月长沙毛泽东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当时南方学生报刊中影响最大。2、《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7月天津周恩来发表了大量周恩来的文章,在当时北方学生报刊中影响最大。三、无产阶级报刊诞生1、《共产党》(1)创办时间:1920年11月(2)创办地:上海(3)创办人:李达(4)相关情况1)是一份理论机关刊物,秘密出版,党内传播。2)曾和《新青年》一起开展反对伪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斗争。2、一批工人刊物的出现(1)《劳动界》1920上海特点:广泛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劳动音》1920北京特点:深刻揭露工人阶级悲惨境遇。(3)《劳动者》1920广州特点:动员工人起来推翻旧社会。第三节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和新闻教育的出现三、国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开展:1、1919年,《大公报》总编辑胡政之到法国采访巴黎和会2、瞿秋白的俄国之旅,留下《俄乡纪程》、《赤都心史》四、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开端1、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蔡元培任会长,徐宝璜、邵飘萍任导师。这是我国新闻教育研究的发端。2、徐宝璜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第四节这一时期主要记者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