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落花生教学设计1落花生教学设计(汇编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花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比较详略抓重点;“我们谈”与“父亲谈”,比较内容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比较目的抓重点。2、通过落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对比,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含义,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落花生》一课是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这节课我们和许地山一家共同来议花生。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词析句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许地山一家议花生的部分,边读边想他们都谈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2、学生自读并思考。3、汇报:(1)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2)(课件出示图片)看见它们高高的挂在枝头,你有什么感受?你此时的心情用文中的哪个词形容最恰当?(理解“爱慕之心”)(3)再读一读父亲的这段话,细细地品味,然后完成表格。(4)学生完成表格后汇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5)小结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表达,就能对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的'习作时也可以学着这样去表达。(6)父亲这段朴实的话里充满了对花生无比的赞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7)有三位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你们看对不对?(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谈自己的体会,并作小结: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质,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吗?4、父亲给孩子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出示句子)(1)指生读,谈体会。(2)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用了“虽然······可是······”这一关联词,在好看与有用这两方面着重强调了后者。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这个关联词,能举几个例子吗?(3)再用心地读一读这句话。5、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我说的话)(1)你明白了吗?谈体会。(2)理解“体面”“讲体面”与“只讲体面”。(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4)看来同学们也明白了父亲的话,所以,我们也说——(引读“我”说的话。)6、父亲这看似平常的话却饱含着对儿女的殷切希望。(出示最后一句话)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心上。(1)比较“记”与“印”哪个好?(2)小结:看来准确用词的用处这么大,我们今后可得注意恰当用词呀。三、品析技巧1、大家知道,从种花生到收获花生需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而吃花生、议花生只经历了——一个晚上。那么为什么作者在写课文时只用了一个自然段来写种花生和收花生,却用了十几个自然段来写吃花生、议花生呢?2、这就叫详略得当。我们在习作时也应这样,重点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次要的部分就可以作简单的介绍。3、课文写的是“落花生”,你有什么启示?(做人)像《落花生》这类课文,由写一种事物进而引申到谈怎样做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四、拓展延伸1、我们在许地山的笔下品味出了落花生的深刻内涵,同样还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出示老舍的《落花生》选段)从中你又品味出了什么?2、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让我们也以他的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出示许地山的话,全班齐读)五、作业1、推荐阅读文章:《白杨礼赞》、《荔枝蜜》。2、小练笔:仿照本文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篇练笔。落花生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