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必读答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文必读答案.doc

古诗文必读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文必读》参考答案录入:qingze作者:佚名点击数:4280更新时间:2009年09月16日《古诗文必读》参考答案《<论语>十则》参考答案课后强化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加点词语的意思。设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各章字面上的意思。翻译格言跟译记叙文不同,一般都要用直译,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精练、准确的风格,不随便增减词语。答案参见下边的译文。应注意的是,有些词语历来有多种解释,例如“三省”,一说“多次反省”,一说“以三件事检查自己”。又如“殆”,这里可解作“疑惑”,也可解作“危险”,“有害”,但课本取后一义。“弘毅”,有合解为“刚强”的,也有分解为“宽广”和“刚强”的。教师只宜任选一种,不宜作比较、分辨。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此题又是示例性的,其余各章也可仿此进行讨论。三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略)中考指向标1.⑴lún⑵rǔ⑶yuè⑷愠⑸罔2.(1)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温:温习。(2)齐:相同。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3)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4)行:行走。几个人走路,其中必有一个可以当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5)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6)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欲:希望;勿:不要。3.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大学中庸(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1)诲人不倦(2)学而不厌(《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循循善诱(《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6.(略见前边译文)7.不断学习、复习。8.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不矛盾,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9.学习他优点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10.略11.(1)经过。(2)它,指哭声。(3)然:是的。于:在。(4)离开。(5)记住zhì12.孔子儿子13.被凶猛的老虎吃了。14.妇人15.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16.(1)热水(2)对……感到惊奇17.C18.(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19.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意思同即可)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意思同即可)聪慧(意思同即可)参考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鱼我所欲也》练习参考答案课后强化第一题:孟子主要是通过摆事实(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讲道理来论述“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的。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的观点,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