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疗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8.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疗培训课件.ppt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疗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本体感觉精细触觉1013神经根纤维在形成神经丛时经重新组合分配,分别进入不同的周围神经,即组成一条周围神经的纤维来自不同的神经根。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不同部位感觉障碍的临床特点:末梢型周围神经型节段型传导束型交叉型偏身型单肢型多发性神经炎某一周围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后根损害前联合型传导束型脊髓横贯性损伤延髓外侧综合征左内囊病变皮层感觉区病变癔病性感觉障碍周围神经后根脊髓脑干丘脑内囊皮质癔病一、临床分类:1、刺激性症状:感觉经路刺激性病变可引起感觉过敏(量变),也可引起感觉障碍如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及疼痛等(质变)。2、抑制性症状:感觉经路破坏时出现的感觉减退或缺失。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同一部位仅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则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疼痛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指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感觉,如较强的疼痛感。刺激性症状:感觉倒错:指非疼痛性刺激引发疼痛。刺激性症状: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见于丘脑和周围神经损害。刺激性症状: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带感和冷热感等。刺激性症状: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刺激性病变;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分支;牵涉性疼痛: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如心绞痛引起左胸及上肢内侧痛。抑制性症状:完全性感觉缺失分离性感觉障碍患者:男性成人嗜烟,自述右手食、中指末节相邻部位溃烂而不感疼痛。瘫痪组成起止行程交叉支配特点锥体系瘫痪的定位诊断上运动神经元病变临床表现定位诊断2、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皮质与内囊间的投射纤维形成放射冠,此区的运动神经纤维越近皮质越分散,该处局灶性病损也可引起类似于皮质病损的对侧单肢瘫;病损部位较深或较大范围时可能导致对侧偏瘫,多为不均等性,如上肢瘫痪重于下肢。3、内囊:运动纤维最集中,小病灶也足以损及整个锥体束,引起对侧均等性偏瘫(中枢性面瘫、舌瘫和肢体瘫)。内囊的结构及传导纤维4、脑干:一侧脑干病损产生交叉性瘫痪,因病变累及该平面的脑神经运动核及尚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表现为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及对侧肢体上运动元瘫,可包括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脑神经的上运动神经元瘫。①Weber综合征(大脑脚综合征):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体上运动元瘫;②Millard-Gubler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灶侧展神经及面神经瘫,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及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③Foville综合征:为脑桥基底部内侧病损,出现病灶侧外展神经瘫与对侧偏瘫,常伴有两眼向病灶侧协同水平运动障碍,常见于基底动脉旁正中支闭塞,以及炎症或肿瘤;④Jackson综合征:病损侵及延髓前部橄榄体内侧,可出现病灶侧周围性舌下神经瘫及对侧偏瘫,多由脊髓前动脉阻塞所致。5、脊髓(spinalcord):①脊髓半切病变表现为: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引起同侧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5、脊髓(spinalcord):②横贯性损害:由于脊髓面积小,其病变常损伤双侧锥体束,尤其在横贯性损害时产生受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瘫痪。颈膨大以上病变,产生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颈膨大病变累及两侧前角与皮质脊髓侧束时,产生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与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胸髓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脊髓侧束导致痉挛性截瘫;腰膨大病变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例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解剖1、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2、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通路。临床表现1、脊髓前角细胞: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如C5前角细胞损害引起三角肌瘫痪和萎缩,C8~1损害引起手部小肌肉萎缩,L3损害使股四头肌萎缩无力,L5损害则使踝关节及足趾背曲不能。急性起病者多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慢性者多因部分性损伤的前角细胞受到病变刺激可出现肉眼可分辨的肌纤维跳动,称肌束颤动(fasciculation),或肉眼不能识别而仅在肌电图上显示的肌纤维性颤动(fibrillation)。常见于进行性肌脊萎缩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进行性球麻痹及脊髓空洞症等。2、前根:呈节段性分布的弛缓性瘫痪,前根损害多见于髓外肿瘤压迫、脊髓膜炎症或椎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