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城建档案的管理论文地震与城建档案管理.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震后城建档案的管理论文地震与城建档案管理.doc

地震后城建档案的管理论文地震与城建档案管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www.59168.netQQ:100359168地震后城建档案的管理论文:地震与城建档案管理摘要: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震后重建任务比较艰巨,城建档案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城建档案馆应该提高防震防灾意识,强化城建档案的自身建设,文章提出城建档案工作在抗震救灾中应突出“五个实际需要”。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抗震防灾五个实际需要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唐山地区发生的7.8及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三次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城市建筑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地震造成原有的城建档案严重缺失甚至毁灭。地震造成的建筑的损毁,必然要进行灾后重建,因此要把握机遇、及时跟进,随着灾后的重建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一、城建档案馆库房设计应考虑抗震防灾的实际需(一)馆库建设要标准规范。档案馆要切实加强馆库建设,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的要求,保证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提高城建档案馆的抗震防灾能力和应对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城建档案安全。唐山地震震前档案馆或库房多由办公室改设,地面承载力不足(250—280kg/m2)负载过大结果造成楼层坍塌严重,加大了档案的受损程度。1986年《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档案库房的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m2。当采用密集架时,应不少于12KN/m2,或按实需要确定。在《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1.0.4条就对档案馆的防震能力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对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但是在实际中,档案馆库建筑设计上应将抗震能力根据当地地震烈度相应提高半度或一度,这样馆库的防震能力就更加有保障。档案馆库房建筑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灾后的进馆抢救工作,应该设计得更加有利于转移,因此馆库内应留出一定数量的安全通道和安全门,以利于灾后抢救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档案自身安全性要引起重视。档案馆的建筑在每次自然灾害中都能幸存,但档案馆的自身安全性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严格限定档案库房的防火、防水等方面的相关建筑指数:档案库应作为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库区与其他部分的隔墙均应为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4小时的非燃烧体。其他内部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库区内不应设置用水点,给、排水管道也不应穿越库区。一切档案馆包括城建档案馆都应该按照国家标准来规范档案馆库房。(三)防次生灾害应纳入设计规划。城建档案馆的建筑还应该将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次生灾害纳入到设计规划中。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因为如果忽视了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地震,很可能这些因素就会引起次生灾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对在役的城建档案馆库房,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安全隐患、特别是抗震防灾能力的检查。二、城建档案装具应该考虑抗震防灾的实际需要唐山地震发生之时,当时的档案装具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在地震中大部分装具都被砸毁,造成了一些档案实体的损毁。而铁制档案箱损失较小,即使被砸变形亦不至档案散失,还能防止雨淋、水浸。现在很多地方都把档案装具五节柜铁皮柜全部更换成密集架,其实档案装具也要考虑应急情况,应把重要的档案放在封闭便携式档案柜中。封闭便携式档案柜在各种灾害来临或紧急情况发生时,都对保护和抢救档案有利。从地震中档案的装具受损情况分析,应选用具有抗震防护功能的档案柜架装具,五节柜等箱装装具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保护作用,同时便于搬运转移,而密集架易倒塌,从汶川地震中档案受损情况看,五节铁皮柜等箱装装具有一定防护作用,有利于应急状态下,档案资料的安全快速转移。三、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应考虑灾后重建利用的实际需要城建档案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注重城建档案的收集,归档的城建档案要力求齐全、完整、准确、系统,积极为在灾后的抢救工作及恢复生产工作中,发挥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唐山地震时,给水管网破坏达440处之多,整个城市供水全部中断,数十万受灾群众又受到无水的威胁。而破坏严重的给水设施大部分是地下工程,如果没有这些设施的档案资料,则无法进行紧急抢修。幸亏省建委从城建档案馆废墟中找到保存比较完整全市给水管网现状图和五百分之一分区给水管网现状图,从而加快了抢修速度,抢修工作比较顺利地进行。震后经过十一天的抢修,恢复了部分管网,局部地区强行送水。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有此可见,齐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