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中外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茅院(7)班20100280陈禾摘要:如今,高等教育的普及已不仅仅要求广泛更要求质量与效果。高校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摇篮,更是当代学生汲取知识塑造优良品格的经营地,在这其中,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更不容忽视。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育方面确实存在瓶颈,而在这一点上,国外大学却呈现着不同的面貌,不同于国内大学严进宽出,大学生期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动力的状态,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理念似乎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所获得的成就也就更高。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不竭动力,21世纪的国际竞争更是以创新性人才为主要核心的知识科技竞争。我国的教育水平已逐步提高,教育体制改革不断进行,这里,我希望通过中外高等教育一些不同点的比较,来分析国内国外在创新人才培育方面的特点,以为现在高等教育的现状提供改进的参考,使其更适应于时代发展。关键词:创新性人才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改革中外高等教育现状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近年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中央政府多次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目的就是培养出大批使用时长需求的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年份96979899000102入学率/%8.39.19.810.512.513.315.0年份03040506070809入学率/%17.019.021.022.023.023.324.21996-2009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变化情况表自1996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一直稳步增长,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也促进了高等学校分布的布局调整,提高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但对比国外高等教育的情况,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教育经费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高等教育结构问题等。相较于国内高等教育处于完善阶段,国外的高等教育已处于成熟阶段,比如美国,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历经300多年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他们的大学教育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教师或同学的合作,积极创建新的知识,努力开发创新能力。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是老师作为指导,注重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建立师生间良好的平等交流平台,促进一个积极创新的学习环境的形成,教师也需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创新。中外高等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一)教学学分制差异国内与国外在教学模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而国外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国外大学普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而教学的方式也显得更为灵活多变,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成分较多,往往以课题的形式展开,给予学生较多的发挥空间,也有助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的扩展,学生的自主性较强,可以就自己的爱好和习惯选择专业课程,并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调整学习时间,这种开放性模式更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这些对于创新性的培养都有较大优势。而我国国内各大高校学生人数较多,而师资力量建设速度较为缓慢,没有办法完全按照国外的模式提供相应的开放式学习模式。国内大学的大学课程按专业分为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程,选修课程比较固定,缺少灵活性。授课的方式也仍以教师授课为主,偶尔加入一些互动作业,但是效果非常有限。虽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在课程选择方面不断改进,但成效不是特别显著,以至于学生觉得大学只要修够学分完成任务即可了事,因此学习热情低,不愿动脑思考,平时上课马虎,勉强完成作业,也不愿意过多了解其它相关知识内容。(二)培养目标与学科内容建设的差异国外大学教育注重学生技能培养、适应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及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路的培养,而国内大学的培养重点在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上。国外的本科教育非常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实践,避免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提出异议、质疑,此外,学校还开设大量研讨课程,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参与精神。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各阶段课程教育的衔接,同时设置了大量的跨学科专业和实践性课程,将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常在一、二年级安排一些通识课程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建设,以扩大学科建设的综合化,高年级再转向专业课题研究。此外,国外大学实行导师制,以个人辅导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学生可以与导师预约时间,导师给学生布置书面和论文,学生定期进行汇报,导师对此进行评议,师生间常常进行讨论。国内本科阶段也设置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但是专业口径比较狭窄,学科知识独立,专业的适应性不够强,选修课的选择范围有限,没有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课程设置上,国内的教育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