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81K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x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1、哲学的产生:第一单元高考考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哲学与时代精神: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3、“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1、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二是意识和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误区:可知论都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注意划分三个标准误区: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辨证关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3、下列说法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存在即是被感知3.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4.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无产阶级哲学和非无产阶级哲学5.(不定项)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c.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D.物是观念的集合1.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①它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它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不定项)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B.哲学的任务只在改造世界C.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D.哲学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更要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误区:哲学史上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四军对垒误区: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个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007高考政治江苏卷第12题)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09广东文基15)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住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请你就“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者,追求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者”为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朴素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