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大文学院本科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教育论文指导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内蒙古师大文学院本科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教育论文指导手.doc

内蒙古师大文学院本科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教育论文指导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院本科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教育论文选题指南(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部分1.中国原始神话的民族意识2.论《诗经》中的抒情形象3.论《诗经》中的民俗文化4.《诗经》的艺术表现或语言表达新探5.《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艺术表现6.《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的具体篇章或某类文章的风格论7.《战国策》的策士形象论析,或《战国策》的策士说辞的艺术技巧论8.《左传》的战争描写论析9.《史记?酷吏列传》论10.《史记》的悲剧美或喜剧性或英雄人物的类型分析11.《史记》的个性化语言12.《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分析13.花木兰及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戏剧作品中的女中豪杰形象分析14.《文心雕龙》创作论、风格论、批评论、文体论等问题的研究15.“三曹”诗作风格比较论16.南北朝乐府民歌研究17.陶渊明研究18.《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度论19.李.杜代表诗作艺术风格比较论20.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表现的人生意识论或人与自然关系论21.王维诗作中的佛影22.王维“诗中有画”诗作的绘画构图论或色彩调配论23.论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作家的群体风格(以代表作为例)与个性差异(以代表作为例)24.唐代三李诗作异同比较25.山水诗作的艺术描写:从汉魏诗作到唐代诗作26.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论析27.中唐政治与文学关系论析(以具体作家为例)28.晚唐小品文研究29.唐传奇或宋话本的某种.某类作品论30.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31.苏.辛代表词作艺术特色异同论32.陆游诗中的壮志与恋情33.宋诗的议论化或散文化论析34.宋词某一作家论析35.柳永慢词论析36.苏轼的文学主张及其文学创作37.黄庭坚诗歌主张及其创作实践简论38.宋词某一风格(或豪放或婉约或清空或典雅或清疏或旷达或滑稽)论析39.宋词与唐五代词特色异同论40.文天祥诗文作品论析41.元散曲某一代表作家或流派论析42.元杂剧某一典型人物的思想、艺术分析43.南戏的地位与价值44.《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思维45.《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分析46.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或喜剧性)47.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48.《红楼梦》的各种人物形象(择一即可)分析,或某一情节的艺术表现分析49.《聊斋志异》中女性与狐性或野性50.明代唐宋派的诗文成就与文学主张51.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52.龚自珍诗文品格论53.论曾国藩的诗文54.王国维《人间词话》窥略55.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虚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56.先秦儒家文论研究57.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58.“发愤著书”说及司马迁文学思想综论59.唐代的意境理论60.李渔戏曲理论研究61.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古代汉语部分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对一些音韵问题的初探(或商榷)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论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聚合标准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考察词义的类聚.演变等情况7.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1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分析12.《论语》句法研究13.《孟子》中的“之”字14.《孟子》中的“其”字15.《左传》被动句研究16.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17.《韩非子》中的被动句18.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分析19.“被”字的虚词义演变20.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21.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22.《荀子》副词研究23.先秦修辞方式研究24.《战国策》中的“是”字研究25.《国语》中的判断句26.《国语》中的被动句27.试论词义的演变类型28.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29.试论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30.修辞方式的演变(某一种或几种)31.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32.《说文解字》研究33.名词作状语的性质34.内蒙古各地方言所保留的古音遗迹35.方言材料在古汉语研究中的作用36.“焉”、“诸”的词性与用法辨析37.“或”、“莫”的词性与用法辨析38.“然”字的词性与用法辨析39.论“以”的语法作用40.论汉语词汇的双音化41.个别实词源流考42.“相”.“见”研究43.古汉语语气词研究44.汉语数词研究45.“六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46.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关系47.古汉语(词语.文字.语法或音韵)与汉文化的关系48.中学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分析49.中学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