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BTLS是BasicTraumaticLifeSupport的縮寫,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基本創傷救命術的英文縮寫。根據美國近年來重要「生命之鏈」之觀念,在心臟及呼吸停止之狀態,人之腦細胞於四分鐘開始死亡,於十分鐘內腦死成為定局。依據此一觀念,全世界目前對病危患者之救治目標在達到四分鐘以內有基本救命術(BLS)之救治;八分鐘以內有高級救命術(ALS)之救治。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技巧是使用於遭受意外創傷的傷患,直到更高一層的生命救命術到達。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包括有止血、固定、包紮、搬運?aid="sogousnap0_6">基本救治,才能使傷患得到合宜的幫忙使傷患的生命徵像能夠維持穩定,直到送至醫院為止。身體評估身體評估為救護之母,沒有完整的身體評估就沒有良好的救護,透過身體評估可讓我們更瞭解病患的病情,以提供較完整的救治,也不至因有所疏漏而造成遺憾。身體評估對創傷的患者尤其重要,因為創傷的機轉和身體的表現直接相關,身體上出現的所有症狀及徵象絕大部份可由身體評估發現,有發現才能即時處置,即時處置病患才得以生存。而身體評估必須有步驟、有方法才得以順利進行。因此在遇到傷患需要緊急救治時,必須施以快速而準確的身體評估,了解傷患的病情,以進一步的對傷患進行必要的救治。現場的進入與安全當事故傷害發生的時候,現場或許存在或潛藏著危險,施救者在進入現場時應先考慮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如何救助傷患。其道理非常簡單;施救者必需維護其自身的安全才得以救人,亦才不會淪為受難者、被救者。首先必需確認現場是否安全。現場是否安全的確認是進入現場前即要評估的動作,必需先確認現場是安全的才能進入,現場環境如不安全(如火場、開放水域、有毒物質、侷限空間等)則需考慮能否加以排除,若不能加以排除,不應貿然進入,應請專業之救援隊伍支援才行。現場是否安全的確認是一種持續進行的動態動作,不是進入現場後就拋諸九霄雲外的,必需隨時體察環境的變動,隨時調整。其次是要有適當的防護裝備。急救的現場總是顯得有些慌亂無措,以致於忘了要有適當的防護裝備,在急救時難免會接觸到病患的體液或血液,其中潛藏著傳染病的威脅(如肝炎、愛滋病、結核病等),因此急救時要有適當的防護裝備,專業人員具有防護裝備如護目鏡、手套、口罩等,且都隨手可得。然而事故是突發的,專業的防護裝備通常遙不可及,一般民眾應利用周遭隨手可得的物品做為隔離設備,如以塑膠袋、布類代替手套便可進行止血等接觸血液或體液的急救動作了,急救的過程亦應保護眼睛和自己的傷口,避免污染。初次評估為區分評估的重要性和便於記憶,我們將之分為初次評估和二次評估。初次評估包括意識評估與頸椎之維持、呼吸道通暢情形、呼吸情形和循環狀況。二次評估為全身檢查,及頭部到腳部、前面到後面的快速檢查。意識評估與頸椎之維持執行外傷傷患評估時須特別優先考慮頸椎損傷的問題,對於疑有頸椎損傷的傷患,應先施予徒手頸椎固定術或使用其他物品加以固定後(詳見頸椎固定術),才能進行以下步驟。意識狀態乃是指傷患對自我或對環境認知的情形,正常的人可以對自己身體的感覺及外在的人、時、事、地、物有合理的認知,並會作適切的反應,當認知有所偏差時,就稱為意識狀態改變。在初步評估中,可將患者的意識狀態分為四種,稱為清、聲、痛、否(AVPU)法則,主要是看傷患對身體的感覺及外在的人、時、事、地、物是否有反應。清醒(Alert):傷患若能自發性的產生反應,我們就可以說這位患者是清醒的。聲音(Verbal):若患者無法自發性的產生反應,需外界給予聲音的刺激後,才能產生,我們稱這為傷患是對聲音有反應。疼痛(Pain):若給予聲音的刺激後仍無反應,需給予疼痛的刺激才會有所反應,則稱他是對疼痛刺激有反應。無反應(Unresponsive):若病患對聲音及疼痛的刺激皆無反應,則我們稱這為傷患之意識程度為無反應。呼吸道通暢情形呼吸道被阻塞會引發患者無法呼吸,而立即影響到生命,因此呼吸道的立即評估和處置是急救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當察覺到患者有呼吸道阻塞的情形時,應立即處理。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的方式包括:壓額抬下巴、下顎上推法、復甦姿勢。常見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呼吸道被食物梗到、中風致意識喪失、吞入異物等。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多半都會將雙手放在喉嚨處,並將口張大,似乎想吸空氣卻吸不到空氣的樣子,若患者仍可發出聲音,呼吸道是部分阻塞,若患者完全無法發出聲音,則是呼吸道完全阻塞。呼吸道阻塞的患者,若其意識仍清醒著,可鼓勵他自己用力咳出;但若無法咳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