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安徽农业大学校史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看安徽农业大学校史展.doc

观看安徽农业大学校史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看安徽农业大学校史展指导教师:孙蕾【授课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教学目的】本专题使同学们结合课本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知识要点,参观学习安徽农业大学校史展,了解我校走过的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桃李芬芳的历史,通过课外查阅本校师生坚持走“大别山道路”的事迹介绍,做到志存高远、始于足下,充实的四年的大学生活,在此基础上创造安徽农业大学莘莘学子辉煌的明天。【重点与难点】本专题需要学生把握两个基本思路,一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立志践行,努力做好眼下的每一件小事,成就今后的大事业;一是衔接下一章的知识,爱国爱家爱校,将爱国与自强结合起来,将自己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祖国的发展统一起来。【特色与创新】本专题将安徽农业特色与安徽农业大学的特色办学结合起来,将同学们的学习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把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大别山道路”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同地区经济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起来。【实践方式】参观安徽农业大学校史展馆,组织同学们观后结合课外查阅的我校师生坚持走“大别山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的资料讨论发言。【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本次实践教学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生在完成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了解安徽农业大学建校和发展的历程,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校服务于安徽经济、社会主战场,坚持开发大别山和服务地方经济中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和高素质人才,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大别山道路”,不断谱写出一曲曲功效卓著、感人至深的新华章,在此基础上查阅老中青三代学人在这一道路上做出的突出贡献,结合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践行规划,撰写谈论发言稿。(参观前的准备工作)第二个环节是跟随授课教师参观安徽农业大学校史展,了解我校从历史回顾到业绩展示,再到蓝图规划未来展望,概要把握我校走过的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桃李芬芳的历程,以及志存高远、再创辉煌的胸襟和抱负。在此过程中突出安徽农业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效益、英才辈出的成绩和前景展望的寄语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集志存高远与始于足下、爱校爱家爱国三者的统一这两个重难点内容于一身。(展馆内的参观活动)第三个环节是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并陈述自己的感想体会,希望学生做到为这些教授、学长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今天我以安农为荣,明天安农以我为荣;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始于足下。(小会议室内的谈论交流心得体会)场景:学生进入安徽农业大学校史展馆。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参观学习。(序)序言: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农、共、文、理、经济、管理、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我校现有15个学院。67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我们的展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历史回眸:安徽农业大学渊源于1928年在安庆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始创于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组建的农学院。1937年7月,日军大举侵华,1938年夏逼近安庆,学校西迁,1939年夏,停办。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年10月,安农重获新生。1949年7月洪水泛滥,校舍被淹,10月,迁往芜湖,与那里的省立安徽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安徽大学。1950-1953年院系调整,10月政务院决定将之一分为三。1954年4月,根据省政府决定,农学院迁往合肥办学,从此,独立办学的安徽农学院,在江淮腹地、省会合肥开始谱写安徽高等农业教育的新篇章。1966年“文革”全面爆发,安农下迁农村办学。1976年“文革”结束,1878年安农回迁。同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安农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1995年3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复同意,我校由安徽农学院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我校走向了新的征程。(第二部分)发展巡礼:安徽农业大学走过了82年的沧桑历程,铸就了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丰碑,谱写了传承文化、育才兴邦的华章!这一部分分为7个版块,集中展示安农人创下的辉煌业绩。教育教学: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上不断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单科经多科到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内容具体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办学条件等。科学研究:我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懈的探索中,学校的基础学科实力得到加强,交叉学科已具规模,应用学科快速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我校承担“973”、“863”、“94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3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0多项。服务社会:改革开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