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第一篇: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这是一组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的课文。第三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导语统领本单元内容主题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亲和力。共有4篇课文,其中3课为精读课文,1课为略读课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例如:《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新闻报道,内容是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语文园地》中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五方面内容。其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和单元专题相联系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作好交际准备;习作是自由作文;“我的发现”编排的是aabc式词语;日积月累包括“读读记记”“读读背背”;趣味语文是“说‘言'”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文中,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三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能在读文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组课文中的《太阳是大家的》内容较浅显,它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们的朋友。孩子们能通过“太阳是大家的”感悟到“世界是大家的”。而《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和《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这三篇课文,内容较深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思想高度和文化视野。特别是课文中有些较深刻的句子和用处在动作表达内心情的写法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孩子们可能有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特别是通过中国人民为遭受海啸的印尼捐款,这样的事例,感悟到国际理解和友好的重要意义。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的问题:1、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而“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教育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本组教学的重点应落到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上。2、4篇课文与语文园地的知识要互相渗透,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3、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本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一)单元目标:1、会认18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4、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写一篇自由作文: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编故事都可以。6、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宽阔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7、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二)单元教学重点:1、会认18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三)单元教学难点:体会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9《太阳是大家的》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第1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检查读课文情况。3、我来提醒: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4、检查读诗情况。5、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三、朗读感悟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原因。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3、全班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重点感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4、想象说话: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第2课时一、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3、有感情地朗读。二、练习背诵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