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2doc--初中物理.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2doc--初中物理.doc

20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2doc--初中物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0中考物理分类汇编----声现象一、选择题(芜湖)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答案:B(潍坊)1.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由于军徽是光源B.全部队列划一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C.解放军划一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D.解放军划一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答案:D(苏州)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需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答案:A(上海)2.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答案:A(烟台)1.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求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答案:C(镇江)1.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答案:C(泰州)1AUTONUM.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点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现用两部手机、硬纸鞋盒和金属点心盒做“探究不同材料对接收电磁波的影响”实验:将一部手机先后放到鞋盒和点心盒内(盖严盒盖),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盒内手机,参见图5。鄙人列判断盒内手机能否接收到信号的方法中,不可靠的是A.听是否有“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B.盒内手机设为振动,触摸盒子感觉是否振动C.盒内手机设为响铃,听是否传出声音D.在盒盖上开一个小孔,看盒内手机指点灯是否发光答案:D(黄冈)16.“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方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构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构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答案:B(扬州)1.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答案:B第8题图(盐城)8.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求时间答案:A(临沂)9.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点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初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点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求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声音中传播而声音不能答案:D(荆门)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早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答案:C(南通)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不能发声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答案:B(武汉)1.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类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答案:B(湛江)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四周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