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pdf
上传人:依波****bc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pdf

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项训练单选题1、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A.固体固体B.固体气体C.气体固体D.气体气体答案:B解析: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故选B。2、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C解析:A.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D.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3、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丁、甲、乙、丙D.丁、丙、乙、甲答案:C解析:用小木棒敲击瓶口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声,而瓶内水越多,振动就越慢,频度越低,音调就越低,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的是丁、甲、乙、丙。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A.都是乐音波形B.响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C.音调相同的只有甲、丁D.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丙、丁答案:C解析:A.甲、乙、丙、丁三幅图中发声体的振动都是规则的,因此都是乐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D.甲、丙、丁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B.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答案:C解析:3A.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乙声音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故A错误;B.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丙声音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故B错误;C.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振幅比乙声音振幅大,即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故C正确;D.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的频率低于丙声音的频率,即甲声源发声时每秒振动次数少于丙,故D错误。故选C。填空题6、电影《长津湖》燃爆今年国庆假期,激发同学们爱国热情。(1)看电影《长津湖》时,大家自觉地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关闭状态,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影片中嘹亮的冲锋号声是通过______传到观众耳朵的。各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粗糙的白色银幕使光发生了______(“漫”“镜面”)反射。(2)如上图所示,若敌军想从下碣隅里经过18km到达古土里,再通过6km外的水门桥就可到达兴南港逃脱我志愿军的包围,由于我军顽强追击,敌军行进速度只有0.5km/h:①若敌军的行进速度不变,则经过______h才可到达水门桥;②若同时我军一小队接到命令,匀速从下碣隅里用8h穿插到古土里(在此等待10h),我军小队这段路程的速度是______;运送炸药到达水门桥,炸桥以阻止敌军逃窜,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我军小队匀速从古土里又经2h达到水门桥,则我军小队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假设下碣隅里、古土里、水门桥大约在如图所示的直线上);4③请画出我军和敌军的s-t图像(我军用实线,敌军用虚线表示)______答案:声源空气漫482.25km/h1.2km/h解析:(1)[1]大家自觉地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关闭状态,手机的扬声器不再振动产生声音,因此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影片中嘹亮的冲锋号声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因此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3]光照在粗糙的白色银幕发生的是漫反射,以便使坐在各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2)①[4]由题意可知,下碣隅里经过18km到达古土里,再经过6km到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