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完整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完整版.pdf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完整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松树高大耸立形象的句子。2.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3.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子。4.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5.下面是对本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C.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衬托松之“端正”,突出了环境的恶劣。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6.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7.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9.诗人在本诗的首联、颔联中表达了对松柏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0.请用现代汉语说出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赠从弟(其二)[东汉末]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小松[唐]社荀鹤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②。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②蓬蒿:野草。(链接)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了一定的感情。11.这两首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松柏,但诗人寄寓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两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参考答案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5.A6.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希望。7.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衬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8.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贞不屈的人。9.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的高洁、傲岸的品质。10.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11.示例:《赠从弟》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一二句写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三四两句的议论,作者借“小松”来哀叹自己,讽刺社会对人才的成长缺乏关注和培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