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doc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宁阳三中初二物理学案(八年级上)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课时年月日使用人一、学习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难点:噪声的控制三、预习交流1、噪声是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的声音,以及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人们以符号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护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护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3、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是:____;;四、教学活动1、亲临其境:由学生利用各种器物自制噪声,体会一下在这样的噪声环境下你的感受,2、交流体会:结合日常生活每人谈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对自己的影响。3、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乐音的波形,对比,比较。4、总结归纳:噪声是_____的声音。从环境的保护看,凡是__________都属于噪声。噪声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6、阅读认识:学生阅读课本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内容及补充内容,了解噪声的等级划分7、阅读交流:控制噪声的途径与方法。知识总结:(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各抒已见:结合阅读课本交流你对控制噪声的认识,谈谈你身边的噪声和今后在控制噪声的打算。(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五、拓展应用1、电影院和剧院的四壁和屋顶常用蜂窝煤状的材料做成,这是为了()A美观,起装饰作用B增强声波的反射C减弱声波的反射D增强声波的响度2、一场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较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3、小宇同学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声耳罩,请你根据要求选择材料.(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下列哪种材料好()A软橡胶B塑料泡沫C硬塑料D硬纸板(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下列哪种材料好()A碎钢块B硬纸片C泡沫塑料D木屑(3)“衬里”紧贴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下列哪种材料好()A纸B皮革C木板D绒布六、当堂测试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呜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2、下列哪个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B.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机动车在市区禁鸣D.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3、晚上当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邻居正在因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有效的是()A.打开窗户让空气增加流动B.用棉花堵住耳朵4、下列所给出的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剧院里悠扬的乐声B公园里人们的轻声交谈C教室里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D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5、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B在公路上和住宅间植树造林C用外罩把发出噪声的物体罩起来D戴上防噪声耳塞6、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从_________减弱噪声,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7、“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城市的某些街道上有“禁止鸣笛”的指示牌,这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城市居民楼要装双层真空玻璃窗,这是为了在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射击队员戴着耳塞是为了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是()A在汽车底盘下要装减震弹簧B在宾馆地面上铺厚地毯C在特工手枪上安装消声器D给噪声大的及加上外罩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