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14章 压强和浮力.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九年级物理]第14章 压强和浮力.doc

[九年级物理]第14章压强和浮力.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4章压强和浮力13.1压强一、重难点1问:压力与压强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有哪些区别?有什么联系?答:(1)概念不同: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它是由于支承面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单位不同:压力的单位是N,压强的单位是Pa.(3)两者联系:压强公式p=F/S。2问:运用压强公式SFp时,应注意些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应用公式p=F/S计算时,单位要统一,特别是面积的单位必须用m2.3问:减小压强和增大压强分别有哪些方法?F不变,增大SF不变,减小S①减小压强S不变,减小F②增大压强S不变,增大FF减小,增大SF增大,减小S③解释:为什么书包带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绳?二、智能归例题型一知道压力的概念,并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经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过程,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例1一个物体重为20N,把它放在斜面上(如图13-1所示),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题型二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B.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C.受力面积不变,物体的重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D.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一定越小例3某同学穿钉鞋赛跑时,脚对钉鞋的压强为1p,鞋钉对跑道的压强为2p,则()A.21ppB.21ppC.21pp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题型三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ρ蜡=0.9×103kg/m3,g=10N/kg,写出带公式的运算过程)例4质量为20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求:(1)坦克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大?(2)若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骨课?×104Pa,坦克能否直接从冰面上通过?图13-1题型四将压强知识运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例5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B.把软包装饮料的吸管的一端削尖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锋利D.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由平放改为竖放例6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较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了压强.载重汽车的轮胎比普通车的多而宽,这样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中考撷要压强知识点始终是中考中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它综合了力、受力分析方面的知识,其次它是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再次压强知识在生活与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无论是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还是问答与计算题中都出现压强的考点.本节内容作为考试的范围有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强定义式及其应用.五、中考典题精析考题1如图13-4所示,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kg,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m2.则:(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10N/kg)(3)骆驼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市2003年中考题)考题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13-5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河北省2004年中考题)考题3小明家装修房屋,他和爸爸、妈妈一同到商店买木地板。售货员向他们宣传:硬度高的木地板质量最好,同时拿出A.B.C三种不同品牌木地板样品,用刀在三种木地板上刻划,然后极力推荐其中划痕最不突出的C品牌地板。小明看后对爸爸、妈妈说这种比较方法不科学,并详细说明应该怎样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比较。爸爸、妈妈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请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在售货员所做演示中,影响木地板划痕深度的两个主要原因是:⑴⑵(重庆市北碚区2004年中考题)六、拓展题1、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已知A的高度是B的4倍,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正中央,如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