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桥梁远景图》教案《桥梁远景图》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梁远景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桥梁远景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8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二、朗读感知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1)读词述文: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三、解读体昧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四、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第二课时一、诱思导学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3.要求学生仿造句。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二、科学幻想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三、辐射阅读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四、本课小结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桥梁远景图》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教学难点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突破运用辐射阅读教学方法,合理启发适时点拨,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辐射材料《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投影片,图片(或vCD光盘)。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寻找相关图片。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8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出示课题)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二、朗读感知(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