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大班科学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大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活动准备: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活动过程:一、捉蜗牛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三、喂蜗牛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四、养蜗牛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大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世界上的船是多种多样的,知道船的基本结构。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描述自己的认识。活动准备: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各样的船2、纸、水彩笔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活动过程:一、通过参观展览,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船的种类。1、教师:最近几天,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和模型。今天我们举行一次船展,看看有哪些船?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船/2、幼儿自由观察,相互交流。二、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用途。1、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欣赏各种各样的船,说说:画面上有哪些船?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2、鼓励幼儿把自己认识的、喜欢的船画下来。提问:你喜欢什么船,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3、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创作的轮船,表达自己的感受。三、观看录像,拓展幼儿的视野。四、在区域中设置各种船的图片,供幼儿欣赏,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五、为幼儿泥团,废旧材料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建造船的模型。大班科学教案篇3一、设计意图: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正处在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认识事物上缺乏对其本质的了解:但是这个时期到幼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动手动脑获取新知识与经验,乐意使用工具和技术进行探索活动。汶川大地震不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还牵动着我们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心。近日来,孩子们常常谈论着自己从电视中看到的地震信息。在一次餐后活动中,我在建构区听到了几个男孩子的协商,他们在研究要盖一座防地震不倒的房子。看着孩子那认真的神情,我突然产生灵感,何不开展一次《不倒的房子》的科学建构活动。二、活动目标: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三、活动资源准备:1、经验准备: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并可让幼儿收集一些房子的构造图。2、材料准备:a操作性材料:塑料杯、,塑料板,纸皮、纸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实验演示台,水管、水管接口、细铁丝、小木棍。b辅助材料: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塑料绳子、细铁丝、小型电风扇。四、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1)提问;小朋友因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们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你们想盖一间怎样的房子呢?。(2)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2、感知材料,提升认知。(重点)(1)幼儿在实验测试区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动中初步(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种要素,了解要让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进行支撑与固定。发现新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把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中会有更好的固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