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努力****妙风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范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2、理解课文的内容,熟读课文,并背诵《(论语)十则》和《诗五首》。(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文言文叙事具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简练等写作特点。2、运用所学到的一些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物的朴实、正直、智慧等美好品德。(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言中语言表达的精确美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培养美好的审美情趣。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好单元知识点汇总细目表2、进行单元巩固练习,知识抢答赛,误点矫正,以练代讲。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要结合不同语境加以分析。2、课文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反复朗读,适当点拨,重点理解。四、课时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投影仪;2、知识细目表、抢答题、综合练习题。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汇总单元知识;2、组织知识抢答赛;3、质疑误点矫正。七、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古代的诗文,对学于古代文言文中的实词掌握。如“识”“逝”等,古今词义也有不同的变化,如古代的“疾”,相当于现代“小毛病”,而古文“病”,却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病”,即大病。学习古诗文中叙事具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如《扁鹊见蔡桓公》等;语言简练,短小精悍,这在这一单元的篇目中都有所体现。对于古代诗文来讲,要多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不但文章的表层意思能掌握,深层含义也会了解。(二)指导学生进知识积累,学生制作单元知识细目表,汇总或制成知识卡片。提示可从下面的角度复习汇总1、字词和书写与读音。2、词语的理解:(1)一词多义;(2)古今词义不同;(3)通假字。3、文学常识:(1)强记;(2)区别。4、课文内容识记(1)人物的事件;(2)主要内容及体现的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3)重点句子理解、翻译;(4)重点语段分析;(5)知识探究。(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题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各设计3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学生做评委,集体评点和误点矫正。(五)课堂综合训练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3分)腠()___应()___悦()___2、这段话中扁鹊共劝告蔡桓公几次?(1分)3、桓侯对扁鹊的第一次忠告,是怎样评说的?(用原话回答)(1分)4、根据这段话含义,写出一句成语。(1分)5、“立有间”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1分)6、下列字在文中的注音,正确的一个是()(1分)A、桓B、汤C、齐D、熨7、下面是对滚文中四句话的理解,其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是说,医生不应该把治别人的病看作是自己的功劳。B、“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是说,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是说,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仔细观察了他的病情,发觉已无药可救,于是就走了。D、“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是说,过了些时候,桓侯病情恶化,就派人去追究扁鹊的责任,而这人怕受牵连,于是逃到秦国去了。8、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一个是()(1分)A、久本文选自《韩非子·扁鹊仓公列传》。B、本文写桓公的态度,运用了“不应”“不悦”的动作描写。C、本文主要是用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顺序来记叙事件的发展的。D、本文内容带有劝谕性,可以当作寓言看。9、对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A、说明扁鹊医术高超,是我国古代的神医。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C、告诉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D、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六)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5分)魏文侯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为善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下。”魏文侯曰:“可得闻耶?”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毫毛,故名不出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鹖冠子·扁鹊之兄善医》1.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是(5分)(1)()(2)()(1)①神未有形而除之③故名不出于家②而名出闻于诸侯④桓侯故使人问这(2)①其孰最为善医③可得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