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三语文复习第五册第六单元一、基础知识部分1.字:拂谪晖骚霪霏冥潜芷汀皓怡偕樯楫禳馔赀愠骇栗亟诡诿瞷岑韪踧踖珪琰樽馐箪刈饷秉晏嶂2.词:环池兵革委去域至畔顺发举士任空乏曾恒过衡作入拂出谪守具属胜状涯晖观开薄景惊一璧宠偕把求为庙堂先后微归涵虚济事3.重点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滕子京谪守巴陵郡。(9)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恃模怀拖σ酰笸蚯А?(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4)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7)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18)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2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相关文学常识:(1)《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诸侯武力兼并,以对暴政害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2)《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本文是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朋友滕子京的要求而写的。(3)《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诗人。《饮酒》共二十首,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孟浩然,唐代诗人。《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观刈麦》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唐代诗人。《渔家傲》选自《范文正公集》。5.文章结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的论点。第二部分:(2-3)用战争中的典型例子具体论证论点,说明“人和”的重要性。第三部分:(4)进一步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3),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第三部分(4),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岳阳楼记》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描绘岳阳楼的景象及不同天气状态下的不同景象,人们因异景而“异”的览物之情。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6.一词多义:(1)城(2)发(3)拂(4)士(5)以(6)观(7)一(8)开(9)极(10)国(11)或(12)临7.通假字:(1)“畔”通“叛”背叛(2)“曾”同“增”增加(3)“衡”通“横”阻塞(4)“拂”通“弼”辅弼、辅佐(5)“具”通“俱”全都(6)“属”通“嘱”嘱咐、嘱托8.诗中名句赏析:(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就是隐居生活、“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领悟到的自然意趣,它包含着大自然淡泊闲逸、自由适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会于一体的意趣。(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诗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写的是洞庭湖的气势;湖面一片氤氲的水汽,蒸熏着整个云梦大泽,水波浩淼空溕;下句写的是洞庭湖的水势,湖水波涛奔涌,巨浪冲击,摇撼震颤着岳阳古城。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壮阔,雄浑浩瀚,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诗人昂扬蓬勃的豪情。(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我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这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写照。现在经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