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练习 第4章 第5节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是你****晨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年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练习 第4章 第5节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年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练习第4章第5节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第五节【基础巩固】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①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②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③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④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图中B、C区域都表示的是土壤侵蚀,其中B为山地丘陵地带,要更严重一些;A所在的云贵高原由于土层薄,水土流失易造成石漠化现象。D位于西北干旱区与东部耕作区之间,而E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区,环境问题不同,两者生态建设的意义自然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②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③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④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活跃的地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结合图例可判断南方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较大,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区也是人类活动强烈区,说明人为原因是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读“我国某地区部分资料统计表”,完成第3~4题。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粮食总产量某年19%333km2520mm38℃10%205kg1.025亿kg十年后10%478km2450mm42℃35%135kg0.975亿kg3.该地所在的地形区,可能位于()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江南丘陵【答案】B【解析】从表中年降水量的数值可知,该地位于半湿润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耕地面积较大,应为黄土高原。4.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次生盐渍化D.土地石质荒漠化【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知,该地森林覆盖率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突出的生态问题应为水土流失。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完成第5~6题。5.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的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壤次生盐渍化B.土地沙漠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B【解析】由图中各省区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及该植被面积比例可知,该植被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所占比例较大,可推断出,该植被为草原,这些地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沙漠化。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C.该植物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mm,气候较干旱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答案】C【解析】该植被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和新疆,所以既有高寒气候区,也有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但降水量大多在400mm以下,人为原因是形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2017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期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第7~8题。7.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有()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8.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C.即将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答案】7.B8.B【解析】第7题,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湿地将消失,气候变干燥,整个区域环境的水资源将减少,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减少,地下水相应减少,A项错误;湿地消失,气候变干燥,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B项正确;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很难再生并难以恢复原貌,C项错误;生态环境破坏,植被退化、减少,会造成荒漠扩大,但这里是高原高寒气候,降水少,不会导致水土流失,D项错误。第8题,三江源是三大江的源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