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史作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药学史作业.doc

中国药学史作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药学基础理论中有哪些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意义。我们要高度重视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其在现代的价值。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传承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种财富的总称。它产生于原始社会,繁荣和成熟于封建社会。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不衰,是世界上五大文明中唯一特有的现象。中国文化对世界史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早在公元前,我们就有“诸子百家”争鸣;汉唐文化孕育了辉煌的汉唐盛世,形成了汉、唐帝国;贯通西方的丝绸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这些都对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作用。而现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又遭到一些人的贬损呢?这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三、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提出:当今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存在着否定多,肯定少;批判多,弘扬少;摒弃多,扬弃少的倾向。实事求是来说,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偏颇的评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这座人类文明大厦,如果我们真正地深入其内部,就会发现其中许多珍品与瑰宝,它不仅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卓绝的贡献,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仍有其现代价值。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内涵: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判断,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二是,历史是过程的集合体,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推动国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指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优秀的精华部分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不仅对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国有几千年封建农业文明的深厚基础,在进行现代化变革时,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学习西方的思想体系,由于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背景和性格,在走同样的现代化之路时,才能有创新性的发展。不能为了进入西方现代化的轨道而否定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中国人只能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性格充分地发挥其创造力,树立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以中国人的实际为中心以中国人为本的思路去改造社会,去做文化宣传,去充分利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创造有中国人特点的现代化文化。我们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是符合国际潮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需要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必将再现辉煌。2.本草学的奠基性典籍是哪一部?试述其成书年代及内容简况?本草学的奠基性典籍是《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唐抄本本草集注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在中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这部书也以“本草经”命名。汉代托古之风盛行,人们尊古薄今,为了提高该书的地位,增强人们的信任感,它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妇孺皆知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定名为《神农本草经》。俨然《内经》冠以黄帝一样,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贤的意图。内在原则和影响《本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为例,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本经》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