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庄子与中国文化课程题目《中国青年报》排版特点初探学生姓名吴少芳学号200901233006班级09传播所属学院电视与新闻任课教师王灿发成绩《中国青年报》排版特点初探为了比较《中国青年报》各个版面的版式特点,我首先选取了2012年2月1日至2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作为一个集合进行比较分析。在大致浏览了这29期报纸以后我将比较的对象范围又缩小到3个具体板块上:“要闻”、“青年话题”和“综合新闻”,因为这三个板块是该报纸中最稳定的3大板。最后我一共收集到74个版面,包含29个“要闻”版、29个“综合新闻”版和16个“青年话题”版。以下便是对这74个版面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的部分结论。“要闻”——整个版面是所有焦点的有机集合为了让重要新闻尽可能地吸引读者眼球同时又与其他重要新闻有序地组成一个版面,在排版时的位置关系和主次关系需要被良好呈现。具体而言“要闻”的排嬗幸韵录父鎏氐悖?1.标题上见心思:手法多样、抓人眼球。单看题与文的相对位置,有在水平方向上完全盖住正文的盖文标题(图1)、有标题下方和右方排列文稿的左上方标题(图2),还有右方和下方排文稿的串文左竖标题(图3)、标题左方和下方排文稿的串文右竖标题(图4)、像石碑一样立在文稿上端的文顶竖标题(图5)。此外,标题的字体、字号、粗细都不同,每个要闻版的标题都可以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大致排成一个序列(图6)。能在第一版出现的新闻无小事,通过标题间大小、位置的微妙调整和排列,能够确保读者不错过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同时又冲淡心理上造成的主次关系,因为站在报刊编辑的立场说,在头版的新闻几乎是同样重要的。2.图配文占据视觉中心(图7)。要闻版乃头版的位置,占据其视觉中心的新闻图片要123456么有着强烈的新闻时效性,要么有其重要意义或深刻的新闻内涵。因此图片作为主题,搭配以些许文字向读者更全面地解读图片内涵。在此图片的地位略高于文字的存在,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吸引力;但是脱离了新闻型文稿的图片又不能称其为一条新闻,因此图文结合才能正确地传达编辑部的信息。图73.本报评论员评论稿件,标题颜色、正文字体均特殊呈现加以区别(图8)。哪怕是在第一版也严格分清本报评论和新闻报道的界限,根据稿件的重要程度,中青评论文、本报评论员稿件可能出现在要闻版的任何一个位置,但是必定以天蓝色加粗黑体字标题、不同于新闻报道正文的字体编排呈现。特殊的处理本身就可以像读者传达“该稿仅本报观点”的信息,使整个版面更加严谨有序。图8青年话题——恰到好处的主次和图文关系处理是关键。这个版面似乎力求一语中的效果,排版简约但不简单,一些细节凸显了版面的特点与优势。1.头条标题最具强势(图9)。不同于要闻版的标题,彼此间争相活跃、各具强势,“青年话题”板块的头条标题字体、字号、空间占位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进一步考虑便能体会到,这是出于“议程设置”的需要。每天一个针对新锐青年群体的热点话题,以发挥唤醒、导向的作用。在选择性注意的基础上,人们每天只要从这个板块中记住一个新闻标题就足够了。图92.时评稿件用方框加以区别。中国青年报所有的版面在线条的使用上都显得比较谨慎,除非必要一般不用线条,一旦出现多是为了让读者更易于分辨排版结构。此外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强调稿件的内容。在“青年话题”板块中通常都会给“冰点时评”稿件加上灰色实线方框,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并且加了方框的时评稿件在整个版面中显得严肃而庄重,给目标受众带来的阅读体验也会随之提升。3.一幅漫画增添视觉冲击。这个版块没有新闻摄影作品。取而代之的是每期一幅针砭时弊的原创漫画配以文字解说来营造视觉中心(图9)。人们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一个没有任何图片的版面将会使读者缺少通读的勇气。笔者认为中青报在这一板块中巧妙地用更为抽象的漫画来代替新闻图片是极为明智的。因为太具体太有现场感的新闻图片反而会削弱文稿在思维上的犀利性。这样的图文组合恰恰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符合版面的要求。综合新闻——综合不是简单的堆集,而是整合操作又不使信息失真。综合新闻版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内容多、信息量大、地域性强。此时在信息的整合上就体现了编辑的心思所在。整合过程中的具体手法集中表现在标题间和稿件间的平行关系上。在上述的“要闻”和“青年话题”板块中,同一版面、不同标题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很难发现;除此之外每个稿件或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