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教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教案篇1【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10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3.(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评读。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2)总结:(课件出示1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板书: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2.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名师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洼、阴”等6个新词,写“蒲、泥”等13个词,写“水泥、清”等15个词。2.感性读课文,体会作者写的水泥道之美。3.可以用“清乱”等多种方法理解单词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4.能够提炼出自己喜欢的句子。5.可以模仿课文或“阅读链接”,三言两语写出上学路上或放学后看到的风景。【教学重点】可以用多种方法理解“清晰、凌乱”等词语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者善于发现美、描写美、欣赏美。[教学策略]识字环节允许学生使用所学的识字方法独立阅读。书写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结构特点,然后更加注重关键笔画,从而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不理解的关键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图片等方式理解。在阅读学习中,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水泥道的美和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美感和辨别美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程表]2课时第一节课[班级目标]2.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首先,介绍情况以揭示主题。1.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现在是秋天。你观察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变化吗?落叶多吗?预设:秋天到了,树叶变黄,有些树叶从树上掉下来。2.揭秘话题:铺满落叶之路是怎样的?我们去看看吧!3.在黑板上写字,一起读题目。(板书:水泥道5铺满金色巴掌)4.引导式提问:看完题目,你有哪些问题?预设:为什么巴掌是金色的?2:水泥道上怎么会有铺满金色巴掌?5.展示图片,介绍法国梧桐树。6.老师提问:关于梧桐树的介绍,请把梧桐树和巴掌联系起来,说一句话。预设:秋天到了,棕榈般的叶子从梧桐树上落下。(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从视觉图片入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通过引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