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讲座98341.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4.4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98341.pptx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98341.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最为有效、经济而方便的措施之一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迄今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发病率下降了99%,包括中国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无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标;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进托儿所、幼儿园和将来上学、出国均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预防接种证一类疫苗就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细菌性痢疾疫苗等。儿童免疫程序歌诀儿童免疫程序歌诀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疫苗接种率越高、品种越多,发生的偶合率越大。宝宝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地点留观15~30分钟--待确认宝宝没有任何反应再回家,以免因发生异常反应得不到及时的处理;24小时之内不宜给宝宝洗澡,尤其是接种局部--以免发生局部感染;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换、洗内衣、裤。禁止宝宝用手搔抓接种部位,以免局部感染或出现加重反应。万一被宝宝抓破,局部可用外用药如:金霉素眼药膏、创可贴;如果局部老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就应及时到外科门诊就诊;让宝宝多休息,不作剧烈的活动--尽可能进行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如:让宝宝坐着看画书、给宝宝讲故事、玩拼插玩具等;多饮水.尽可能多的为宝宝提供清淡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接种当天不给宝宝提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虾和其他海产品等,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和辣椒等;如果口服的是减毒活疫苗如糖丸、轮状病毒等疫苗,至少应在半小时之内不吃热的东西--如:热奶、热水、热食,也不宜喂母乳,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凡有过敏史的宝宝一律不得接种疫苗(除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外)--因为疫苗中有可能含有微量过敏原,这样可使具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过敏反应,轻则起荨麻疹、重则会发生过敏性紫癜、紫癜肾,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危及到宝宝幼小的生命;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疾病以及结核病的宝宝,也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否则因体质较差,接种后有可能加重其原有的疾病,而且又给这些脏器增加额外的负担;具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尤其是活疫苗。因为由于宝宝免疫功能的低下,接种疫苗后不但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反而有可能使宝宝致病;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均不宜进行预防接种。特别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否则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宝宝原有的疾病,引起抽风,易使宝宝的旧病复发;当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时应缓种以免加重病情。待疾病完全恢复后一周再行接种;当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因为发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极有可能是流感、麻疹、脑炎、肝炎等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如此时接种则会加重原有病情;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宝宝出现腹泻时应暂缓接种--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因为腹泻可使服入体内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随粪便很快地排出体外,失去其免疫作用;如腹泻为病毒感染所致,则可产生抗体,影响免疫效果;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学校常见传染病水痘水痘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六步洗手法图解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