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三讲.ppt
上传人:葫芦****io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0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学概论》第三讲.ppt

《文学概论》第三讲.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第一节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涵文学的审美性质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本体性质,没有审美性质,不成其文学。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是由任何审美活动必然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社会结构中进行这一根本事实所决定的。审美活动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进行,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存在于其审美特性之中,审美的文学也必然是意识形态的文学。“‘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阿·布罗夫:《美学:问题和争论》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文本赏析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构成审美意识形态由文学的基本艺术特征所构成文学以描写人的方式来表现社会。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从生活走向艺术的过程。审美意识形态以审美情感为中心,审美情感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的。文学活动是审美意识形态出现和实现的场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从目的看,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即是无功利的,但是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某种功利意图,即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现实社会关系的丰富性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也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勃兰兑斯鲁迅文本赏析文本赏析(2)形象与理性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即文学的文本结构处处呈现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象,这样的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但是,审美形象被置入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这本身就常常以来理性的力量。更进一步讲,文学的艺术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理性。卡西尔文本赏析文本赏析文本赏析(3)情感与认识文学富于审美情感性。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但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不仅要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要表达客观理智认识。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性认识。雨果:《巴黎圣母院》读者可以从对形象的直觉中体味出来: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美与内美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多外丑内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主教克罗德外善内恶。“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雨果:《〈克伦威尔〉序言》文本赏析文本赏析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阿多诺二、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2、形象性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1)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2)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3、超越性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1)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2)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3)对人自我的超越第二节一、中国文学的审美化历史(二)魏晋时期——文学审美含义的独立阶段1、南朝宋文帝设立“文学”、“儒学”、“玄学”、“史学”等“四学”,使文学的审美含义获得独立发展。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强调“诗赋欲丽”,把文学的语言形式提到了首位。3、范晔在《后汉书·文苑传》强调文学“情志既动,篇辞为贵”,突出文学创作的审美体验和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4、从审美角度看待文学成为一个固有传统。(三)魏晋以后——文学审美含义的发展阶段1、清末以前坚持文学审美规律的探寻王国维:“有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2、现代参考西方美学观点,强调文学的非功利性。鲁迅《摩罗诗力说》提倡文学艺术的“无用之用”3、当代吸收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把文学定位为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二、西方文学的审美化历史(二)18世纪时期——文学审美含义的独立阶段1、1747年法国学者查理斯·巴托在《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确立七种“美的艺术”,把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修辞等列入其中。2、德国启蒙美学家建立“美学”{学科,第一次为审美艺术活动确立心理基础。3、康德将“美的艺术”与纯粹自然物、科学活动、手工艺活动区别开来。(三)19世纪以后,文学审美含义的发展阶段1、文学研究的对象更多限制在具有审美性质的文学作品中。2、黑格尔强调艺术的心灵化,建构了一个空前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论述各种艺术门类,奠定现代艺术的分类体系。3、韦勒克和沃伦合著《文学理论》,把文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虚构性、创造性和想象性。附录:第三节一、文学反映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二、文学作品的审美性第四节(一)历史对“美”的误解1、美是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例: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2、美是理念例: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念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