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补充意见.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201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补充意见.doc

关于201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补充意见.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201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补充意见201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在分析各院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教学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参考其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现就2012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以下补充意见。一、关于开设素质教育拓展类课程的意见为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要求,各专业应开设素质教育拓展课程(含军事理论、公共艺术、大学生职业规划类等课程)。根据素质教育拓展类课程的特点,学校另行制定方案开设素质教育类课程。该类课程学分不计入专业累计学分,但作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查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在毕业资格说明中给予体现。二、学科大类课程设置的修订意见鉴于各专业在学科大类课程的设置上因受学分分配的限制,学科大类课程设置不完整。建议各专业在学科大类课程设计时,应结合学科专业实际需求及课程的性质,选取学科大类课程,学分分配可做适当调整。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意见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明确提出新的方案应强化实践教学,构建课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建议如下:1、实践教学体系的一般框架: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三种类。所谓课内实践教学是指依托专业课程开设的,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含独立开设的实验课)、课程设计、课程实训(含独立开设的实训课程)等,课时计算单位为学时。课外实践教学分为集中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两种。其中,集中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规格,为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计划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综合实训、见习等,课时计算单位为周(不足1周的按小数周计算)。第二课堂是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由学生自主选择实施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社团活动、学生科研、社会调查等。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水平测试。2、课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解释所谓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按照专业特点,结合院系的实际,选取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所谓全程是指按照专业培养的学制设置,每学年各个学期及寒暑假均安排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不断线,从而构建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3、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建议根据我校的实际,各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讨,依据修订意见的要求,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各院系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理类专业应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新模式,优化课程内容,适度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增强课程的应用性,确保实践教学总学时达标。工科类专业应结合我校实际,采用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四、关于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意见为落实教育部新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方案指导性意见,师范专业在原毕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增加4个学分(具体方案见附件)。五、关于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构成比例表的统计计算问题1、表格修订:各专业按照以下表格替换原模版表格: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构成比例表课程类别学时构成学时比(%)学分数学分合计学分比(%)讲授实践学时合计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大类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99合计---2、学时统计、计算办法1)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中的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统计,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对应表格统计结果填写。2)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按照各专业要求选修学分填写。学时计算方法为学生实际应选课程累计学时的平均值。3)实践教学环节的集中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的学分按安排的周数计算,1周折合1学分。学时计算方法为1学分折合22学时。4)通识课程中的通识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第二课堂只记学分,不计学时。5)学分比只统计大类课程的学分比,计算方法为各大类课程的学分除以总学分。6)学时比只统计小类课程的学时比,计算方法为各小类课程的学时除以总学时六、培养方案各部分撰写说明1、第二部分撰写建议:为保持全校培养方案的一致性,培养规格书写时,应依据模版,按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项用文字说明。语言要准确,简练,表述清晰。2、第三部分撰写建议:为保持全校培养方案的一致性,服务面向及专业特色书写时,应按服务面向、专业特色分别表述。3、第四部分撰写建议:涉及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应依据专业对学科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