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4).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4).doc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4).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繁荣心理科学而努力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敬业、博学、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团结协作和为心理科学研究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2、系统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胜任心理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3、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资料,并能撰写毕业论文摘要。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2、学习与教学心理三、学习年限2-4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修满36学分即为完成教学计划。五、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考核方式采取笔试/口试和开卷/闭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通过提交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和读书报告来考核其学业成绩,考试内容能确实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成绩按照百分成绩评定;具体规定见学校有关文件。六、学位论文工作安排1、开题:第4学期四月底以前,确定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拟定相应的论文写作计划,开始论文写作;2、研究生论文撰写期间,导师及导师组根据写作计划进行检查,及时给予指导,确保论文质量;3、论文答辩,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时间满一年,第六学期四月份完成论文写作并打印装订成册,五月下旬作好答辩组织工作。七、学位论文要求1、论文选题。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学术价值或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2、论文开题。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并经教研室有关专家论证,经修订后由导师审核同意。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所选题目目的和意义、比较系统和清晰地介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进展的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内容框架、核心观点、创新环节、疑点难点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3、论文撰写。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方法和观点,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图表、计量符号、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符合中国心理学会主编的《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的要求。4、论文评阅和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应按有关要求通过“双盲”评定和评阅,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答辩。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2-3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与选题有关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硕导应占半数以上。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八、培养方式方法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确保培养质量;2、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面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个性;4、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研究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信息,把握本学科发展与研究动态;6、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7、按照学校规定做好中期筛选、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九、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1、在第3或第4学期安排20学时以上的本科专业课教学;2、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3、有计划地参加或指导本科生进行学术讨论或科研实践;4、根据需要,帮助导师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或直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5、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案例咨询与实践不少于60学时。6、每年提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