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护考复习强化班.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护考复习强化班.doc

2011年护考复习强化班.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年护考复习强化班【考点】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初产妇更多见。1.病因包括乳汁淤积及细菌侵入。2.治疗原则(1)一般处理:患侧暂停哺乳,使用吸乳器吸净乳汁,热敷或理疗。(2)药物:全身使用抗生素。(3)切开引流:脓肿切开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加强换药。(4)出现乳瘘需终止泌乳。3.护理(1)护理评估:①临床表现:早期乳房红、肿、热、痛,有界限不清的硬块、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触痛。可伴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晚期形成脓肿,可位于乳晕区、乳房内及乳房后,局部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②健康史:主要了解乳腺炎的致病因素。(2)护理措施:①预防: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破损,保持乳头清洁,防止细菌侵入,纠正乳头内陷。②炎症发生后护理:a.一般护理:适当休息,注意个人卫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注意水分的补充。b.用乳罩托起肿大的乳房,可减轻疼痛。c.消除乳汁淤积。d.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散。e.病情观察:定时观察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注意用药反应。【真题】1.侯某,女,26岁,1个月前顺产一男婴,乳房肿痛,体温38.9℃,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应诊断为()。A.乳癌B.急性乳腺炎C.乳房肿块D.乳房纤维腺瘤E.乳管内乳头状瘤2.李某,女,产后4周体温升高左侧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有波动感,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A.全身应用抗生素B.托起患侧乳房C.33%硫酸镁湿敷D.局部物理疗法E.及时切开引流【考点】乳腺纤维腺瘤较常见,18~25岁为高发年龄。临床表现主要是乳房肿块,好发于外上象限,多为单发。肿块质坚韧有弹性、有包膜,边界清楚、光滑、活动度大、易推动,无压痛,也无腋窝淋巴结肿大。应早期手术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居多,75%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主要临床特点为乳头溢液,溢液可为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乳房肿块不明显,有时乳晕区可扪及较小肿块。应尽快手术切除。乳房囊性增生病多见于25~40岁的妇女,是由于内分泌障碍引起的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临床表现是周期性的乳房胀痛、乳房肿块。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病人发病数月至1~2年后常自行缓解。【真题】1.陈某,女,右侧乳房内有多个结节状肿块,质韧,边界不清,月经来潮时乳房胀痛,首先考虑()。A.乳癌B.乳房纤维瘤C.乳管内乳头状瘤D.乳房囊性增生病E.乳房结核2.郑某,女,45岁,乳头无痛性溢血性液体,检查未触及肿块,首先考虑的是()。A.乳癌B.乳房纤维腺瘤C.乳房囊性增生病D.乳管内乳头状瘤E.乳房脂肪瘤3.某女,30岁,经前乳房胀痛及出现肿块,经后自行消退,应考虑为()。A.乳腺癌B.乳房纤维腺瘤C.乳腺肉瘤D.乳腺囊性增生病E.乳管内乳头状瘤4.某女,20岁,乳房肿块,边缘清晰,活动度大,生长缓慢,最可能的是()。A.乳管内乳头状瘤B.乳腺癌C.乳腺纤维腺瘤D.乳腺炎性肿块E.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癌】病因:通常认为易患因素有性激素变化、遗传因素、地区因素、饮食习惯、癌前期病变等.转移途径包括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为淋巴转移。且向同侧腋窝转移最多见临床表现:①乳房肿块:多见于乳房外上象限,早期表现为无痛、单发、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②皮肤改变:随肿块体积增大,侵入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当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会出现“酒窝征”;癌肿侵及乳管,出现乳头内陷;癌细胞堵塞皮下和皮内淋巴管可引起淋巴水肿,使皮肤出现“橘皮征”。晚期可出现卫星结节、铠甲胸、皮肤溃疡。③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后期可与皮肤和深组织粘连。④特殊类型乳癌:a.炎性乳癌: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年轻妇女。表现为整个乳房肿大发硬,但无明显局限性肿块。预后极差。b.乳头湿疹样癌:开始乳头刺痒、灼痛,以后出现慢性湿疹样改变,乳头内陷和破损。预后较好。护理(1)术前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的常规准备。(2)术后护理:①卧位: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②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及引流液情况,保持伤口干燥,预防感染。③预防患侧上肢水肿:抬高患侧上肢,以减轻水肿,禁止在患侧量血压、注射或抽血。④伤口护理:妥善固定皮瓣,伤口加压包扎,皮瓣下作持续负压吸引,并保持引流管通畅。⑤功能锻炼:术后24小时开始腕部活动;3~5天开始肘部活动;1周后作肩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10~12天开始全范围关节活动。(3)出院康复指导:定期做乳房自我检查或到医院复查,观察有无复发,5年内避免妊娠。【真题】1.梁某,女,45岁,右侧乳腺发现一无痛性肿块,生长速度快,质硬,与周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