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环境节.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3.2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环境节.pptx

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必修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气环境节.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二讲大气环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纲点击1.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能利用它分析一些地理现象。3.了解风向的形成,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判读风向。微网构建考向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此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见下面“全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解释,归纳如下:[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与大气保温作用1.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比晚上强。2.大气保温作用主要通过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阻碍地面热量散失)和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大过程来实现。三、气温的垂直分布1.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地面是_______大气的主要、____的热源。正常情况下,低层大气中,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______,此为气温垂直递减率。在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的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_____;在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0.6℃的情况下,大气_____运动更加强烈。2.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_____。[基础过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项选择)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解题关键是明确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之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所以①和③过程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答案:AC1.原理:近地面大气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主要而直接的热源则是地面辐射;在吸热的同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释放热量,其中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地面,总体上大气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2.应用:气温是描述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天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不是太阳辐射最强的当地地方时正午12时,而是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这是因为大气受热过程是一个吸热与放热的动态平衡过程。一天之中,日出之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开始增温,同时释放地面辐射给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释放热量,大气吸热值大于放热值则气温升高,大气吸热值小于放热值则气温下降,气温最高的时间正是吸热值与放热值相等随后减小的时刻。如图所示,同样道理,日出时则是一天之中气温最低的时刻。海洋热容量大于陆地,因此海洋上空大气的气温变化晚于陆地。[对点演练]1.(2013·山东文综)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下题。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B.9时C.12时D.14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考查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温最低时,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气温最高时,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在日出后的升温阶段,陆地升温快,因此在某一时刻陆上气温会达到与海上气温相等的情况,该时刻过后,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图中海陆间等温线平直,说明此刻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6时大致是气温最低的时刻,14时气温最高,12时为正午,气温接近最高,因此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出现的时刻最可能是9时。答案:B1.原理:地面(通称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来自于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因此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和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2.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太阳高度(纬度位置)、昼长。(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和保温作用。(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收支。(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释放人为废热等)―→影响大气和下垫面。(5)地面状况:从三方面看,①海拔高度。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因为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热辐射吸收能力低;②山地坡向。山地冬季风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向阳坡一般气温高于阴坡。③地面热力性质。海洋热容量大于陆地,沿海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气温差均大于内陆地区。[对点演练]2.根据下图和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