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doc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集体备课时间:姓名备课组七年级历史课型新授课课题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重点难点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教学活动安排课堂导入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提问: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你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吗?学生分组活动安排(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和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组内讨论完成)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写作风格怎样?4、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描绘哪里的风光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当时人怎样称颂他的画?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教学活动安排预见性困难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由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司马光写了一本什么样的书?学生: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展示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图片“史学双璧”提问: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还有一部能与之媲美的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位以司马为姓的史学家,你们大家知道是谁吗?(《史记》)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二、文学:宋词和元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查找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人的风格?学生采用分组活动形式,将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的鉴赏者,由学生介绍其代表作品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位词人抒发的感情又不同呢?分析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学生介绍《窦娥冤》的剧情。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看《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做导游。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如果你就是一个小导游,你将怎么给游客介绍繁华的汴京景象。学生充分参与。画面从右端开始,依次展现了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道、店铺、酒楼,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气氛热烈达到高潮。全画浑然一体,宛如一首宏伟而又和谐的交响乐。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宋四家》的书法作品。学生鉴别和欣赏,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缓解疲劳兴奋点的措施学生介绍《窦娥冤》的剧情。巩固练习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B、散文C、词D、小说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1\*GB3①苏轼=2\*GB3②辛弃疾=3\*GB3③李清照=4\*GB3④柳永()A、=1\*GB3①=2\*GB3②B、=3\*GB3③=4\*GB3④C、=1\*GB3①=3\*GB3③D、=2\*GB3②=4\*GB3④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张择端B、吴道子C、苏轼D米芾5、阅读下列材料: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