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复习单向视频辅导文本.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复习单向视频辅导文本.doc

《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复习单向视频辅导文本.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8页《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复习单向视频辅导文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韩传达编制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向曙曦整理时间:2008年6月20日说明: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辅导仅供参考。辅导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讲这些内容,而且每个问题的辅导内容也只是该问题的答案要点,同学们再做作业或考试回答问题时应该展开论述。总之,同学们千万不能只看这些辅导材料,而应该全面复习教材。一、《诗经》的《风》、《雅》、《颂》《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于“风”、“雅”、“颂”,古人有很多解释。(一)现在一般都承认“风”是乐曲的名字,所谓“国风”就是各国的乐曲,犹如我们现在说的山西调、河南调等等。《诗经》里的国风有十五种,就是有十五个地方的乐曲。(二)“雅”也是乐曲的名称。“雅”就是“正”的意思。“雅”乐是京畿附近的乐曲,是相对地方音乐而言。“雅”里又分“大雅”、“小雅”,大约它们的区别是它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的先后,“小雅”中的诗在时代上比“大雅”晚,风格上比较接近国风,可能正是音乐上受到“风诗”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不同于旧的雅乐,因此才做了大、小雅的区分。(三)“颂”也是因音乐而得名。根据朱熹等人的解释,“颂”是祭祀宗庙时的乐曲。现在,《诗经》的《风》、《雅》、《颂》里共有305篇诗歌。二、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一)祭祀诗:祭祀诗是歌颂祖先的祭祀的乐歌。《诗经》的祭祀诗全部收集在三“颂”里。例如“周颂”31篇,有名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是“周颂”,也是整个“颂”诗里最优秀的诗篇。(二)赞颂诗:赞颂诗是指赞美祖先功德、征战胜利、品德、技艺,甚至俊男靓女的诗。大部分集中在二“雅”里。例如“大雅”里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小雅”里的《出车》、《六月》、《采芑(qǐ)》等都是赞颂诗中的名篇。(三)怨刺诗:怨刺诗是揭露时弊、感叹时艰、讽刺时政的诗歌。它们多出现在二“雅”里,作者多为贵族、朝臣,“国风”中也有一些劳动者创作的民间讽刺诗。如“大雅”里的《民劳》,“小雅”的《巷伯》,“国风”中“魏风”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黄鸟》等都是名篇。(四)婚恋诗:婚恋诗是婚姻、恋爱为题材的诗。这类诗的绝大部分保存在“国风”民歌中。爱情诗最著名的有“周南”的《关雎》、《汉广》,“秦风”的《蒹葭》,“陈风”《月出》,“邶风”《静女》等。描写婚姻生活的诗著名者有“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卫风”《氓》,“邶风”《谷风》等。(五)战争徭役诗:这类诗主要描写战争徭役给劳动者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著名的有“豳风”《东山》,“小雅”《采薇》、《何草不黄》,“魏风”《伯兮》、“鄘风”《载驰》,“秦风”《无衣》等。三、《诗经》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诗经》作品具体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成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如“豳风”《七月》以素描式的手法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的辛劳,是一幅色泽鲜明的风俗画。“邶风”《谷风》真实地记载了弃妇的复杂的感情世界。(二)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一抒情写志、刻画人物。例如“小雅”《采薇》以乐景写哀,把主人公悲喜交加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动人。《蒹葭》、《汉广》、《月出》、《东山》等都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三)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诗六义”,实则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作品的表现手法。著名的运用赋的手法的有《静女》、《溱洧》、《七月》等。用比的诗有《相鼠》,以及一些诗歌里的一些运用比喻的句子,如“邶风”《柏舟》的“我心非石”、“我心非席”等。“兴”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关鸠》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关鸠的鸣叫兴起对淑女的联想。《桃夭》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兴起对新娘容颜美好的歌咏。(四)以四言为主体的诗歌语言形式。(例子很多,不再举例了)(五)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表现在双声叠韵字词的运用等等。四、什么是《诗经》的“赋、比、兴”?《诗经》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诗六义”。其实“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一)简而言之,所谓“赋”就是不用比兴的直话直说,把所见所感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著名的运用赋的手法的有《静女》、《溱洧》、《七月》等。(二)所谓“比”就是打比喻,用别的事物比喻此种事物。用比的诗有《相鼠》,以及一些诗歌里的一些运用比喻的句子,如“邶风”《柏舟》的“我心非石”、“我心非席”等。(三)所谓“兴”就是触景生情,借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辞。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