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犯罪学方法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犯罪学方法论.doc

浅议犯罪学方法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犯罪学方法论[科学论坛]张明杰约5332字【摘要】:对于犯罪学的研究方法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犯罪学系统化研究的羁绊,本文试图分析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两种主流的方法论,即个体主义方法论和社会结构主义方法论的优劣,从而找到犯罪学这一独立的学科所应具备的方法论品质,从而打破现今研究的混乱局面。明确犯罪学的研究范畴,树立起正确的方法论体系。【关键词】:犯罪学;方法论;个体主义;社会结构主义中图分类号:C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810088-02一、犯罪学方法论概述犯罪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对其方法论的研究概括起来,无非两种,一种为个体主义方法论;一种便是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结构主义方法论。在七十年代以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个体主义方法论一直居于霸主地位,于犯罪学的研究之中,这种方法论一直为犯罪社会学派所极尽推崇。(一)个体主义方法论犯罪学中的个体主义方法论始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个体主义倾向,韦伯亦为代表,他认为:"个人及其有意味的行动是社会中唯一真实的实在,国家民族阶级文化之类,只不过是个人的现实或可能的社会行动的某种发展。"这种个体主义的倾向,使"人类个体及其活动成为唯一的社会实在,而相反,由个体集合所形成的社会宏观现象却很难浮现到我们的表象中来,因而,这些现象也就不易为我们的思维操作所把握,更难为我们的实践操作所调控。",所以,个体主义方法论在强调个体及其活动的社会实在性的同时,必然否定与其相对的社会的实在性,认为"它只是用来表达可系募雍偷囊桓龇奖愕拿?",我国学者将这种基调的理论称为"社会唯名论",个体主义方法论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地位,其试图将个体意志和意志行为设定为定律逻辑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这也使得这种论调赢得了"人类自由卫士"的美誉。犯罪学中亦多采用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并为犯罪社会学派所极力地的推崇,进而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萨瑟兰和施耐德都认为,唯有个人行为,才是真实存在的具有自身规定性的对象。因而,传统的犯罪学理论多是以人类的个体或者个体行为为核心而展开的,即使对于社会因素的考虑,也是基于对个体理性的高度抽象而形成的社会事实,再予以指导和解释的。因而,以个体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的犯罪学研究,特别是犯罪社会学派的不同的理论中都有关于个人的不同假设,如内特勒的理性犯罪理论,假设人是理性的;萨瑟兰的异化交往理论,假设人生性是喜欢交往的;默顿的价值崩溃理论假设人是具有目的理性的等等。个体主义的方法论滥觞于整个犯罪学的研究领域,运用个体主义方法论对犯罪的研究一时竟成为时尚,然而,在个体主义称霸的近百年中,对于犯罪所开出的各种处方却是收效甚微,于是,人们纷纷开始对方法论中的个体主义倾向加以反思。美国学者多尔迈在其著作《主体性的黄昏》中,对个体主义方法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人为方法论中的个体主义,在认识论和价值论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在认识论上,"对人类理性的盲目崇拜,势必造成个体主义为了获得宏观社会过程和运行规律而驻足于个体主观意义世界,其实也就是企图在社会和一般人之间找到某种'一般',确切的说,就是企图在个体理性或主观意义的范围内建构起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同一性",但事实证明,这种同一性的建构的是不可能的,这如多尔迈所指出的那样:"事物本身绝非是纯粹思想的产物,相反,它是洞穿(认识的)同一性的非同一性,这种非同一性并非思想,而是隐藏的参照点",其次,在价值论上的缺陷,正是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占有欲的本能,"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主体的创造精神与能动作用,这历来是个体主义方法论赖以征服人心扩大影响的顶上光环,但是它之下的基础极具占有欲、操纵欲的工具理性,因此,到头来,来年个体自身也难免不成为被占有、被操纵的物"个体主义方法论的缺陷也当然的及于犯罪学的研究之中,传统的犯罪学以个体理性为核心,因此,也难以逃出以上理论的缺陷。首先,尊重个体价值、尊崇个体理性,从个体理性归纳出一般社会现象,而这种忽略个体差异而对"一般"的抽象概括,使得这种社会现象难于完美的适用于每个个体,因而,这种对于"一般"的抽像而得出的社会现象成了一种形而上的虚无的概念。其次,在推崇个体理性的前提下,对于个体差异又必须借助于个体所存在的社会现实的差异来解释,而社会现实的规定性却又是基于个体理性的一般抽象而得出,故陷入了循环论证的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