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取求发展,努力创新树品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积极进取求发展,努力创新树品牌.doc

积极进取求发展,努力创新树品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积极进取求发展努力创新树品牌李迎魁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度高,资金投入量大,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今非昔比。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尽管如此,职业教育的观状还很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不论是体制、规模,还是质量都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困难的症结主要表现在办学的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上:招生—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尤其是招生难,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跻身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通职业技术学校同样面临这种困境。面对困难怎么办?不是退缩,不是气馁,更不是放弃。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进取,谋求发展。生源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由于我校建校时间短,实训设备不足,再加上众多的兄弟职业学校的生源竞争,这使得我校今年的招生形势比较严峻;然而我们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消极等待;要闯,要拼,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同等条件下,只要你付出百倍的努力,你就比别人抢先。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大通职业技术学校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凡事做在前面,动员全体老师上下齐心,做到腿勤、嘴勤、手勤。招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全体师生总动员招生;二、下各中学宣传招生;三、建立乡镇村招生联络员制度;四、利用艺术节助残日文艺汇演、乡镇集会等宣传招生。五、利用电视媒体宣传招生。不仅如此,还要了解学生思想心理,进行就业指导,跟踪招生。就业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关节点,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其次要加强与人才市场、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随时掌握用工信息。我校已与30余家单位相联系,输送技工3000余名,形成了固定的就业网络,我校和青海华鼎公司、青海金溢铝型材有限公司、青海金广镍铬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使得人才结构合理,技术素质提高。我校和山东平度职业学校、山东历城职业学校、重庆旅游学校、四川绵阳交通学校,青海重工技校等多家学校联合办学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思路,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我们还要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加强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把学校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源,提高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只要我们满怀信心,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就一定能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创造一片新天地。俗话说得好:“没有梧桐树,那来金凤凰。”光靠外在的宣传是不行的,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只要打出学校的品牌就不愁凤凰不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树立品牌就要创新。那么如何做到创新?如何树立品牌?我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1、建立发现式、创新式的教育模式,是树立品牌的奠基石建立发现式、创新式的教育模式,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得作为检验手段的考试不再是学生追求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因此他们的学习透过知识的表层,更加注重蕴含在知识中的智能价值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选修课程,加强综合性强、适应面广、有较强的迁移价值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教育与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与创造潜能。教学模式一改往日单调的讲授模式,从教课环境、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构建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2、借助技能大赛,创新设计,是树立品牌的宣传栏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是展示个人风采,体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平台。技能大赛中职业院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共同进步。比赛结果本身就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设计的创新。技能大赛也是中职师生自我的超越,也是更好的展示自己、推销自己、打出学校品牌的的宣传栏。我校非常重视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服装技能大赛,获得优秀奖;参加全省钳工、计算机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通过技能大赛我们看到了与内地职业院校的差距,但我们不气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3、加强学生软素质教育,创新理念,是树立品牌的捷径路目前求职场上激烈的竞争中,英语、计算机、专业知识等依然是求职的“硬杠杠”。仅凭此,中职生显然处于劣势,更何况我校与内地发展快的职校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再加上学生基础差、设备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就算我们如何努力,也无法超越自我而培养出一流人才的精品。但是中职生能吃苦、能忍耐、忠诚、稳定性好……,这些都是企业倍受青睐的软素质。至于中职生后续潜能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都有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也正好弥补我校培养学生“硬件”的不足。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青海金广镍铬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特迈斯冷热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