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泡、饱、跑”等六个形声字的特点,“字的左边跟字义有关,右边跟字音有关”,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形声字。“日积月累”包含读成语或词语、填标点、写话、读文等四项内容。“读读记记”是让学生读记成语或词语,目的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累的欲望。“我会填”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标点符号。“我会写”是看图写几句话,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我会读”是读一则故事并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本次“口语交际”是以前面的“我会读”短文中的话题来进行的。“展示台”包含了“识字交流站”和“故事会”两项内容。【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在识字、读文还是口语交际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自己也找到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尽管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较前面增加了难度,只要教师因材施教,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很顺利。【教学目标】1.认识六个生字。2.会读十个四字词语或成语。3.可以准确运用“。!?”。4.培养自主识字和朗读的能力。5.喜爱祖国的文字,有积累的欲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数字打头的四字词语或成语【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的发现1.师: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四的“我的发现”吧!2.出示六个形声字“泡、饱、跑、抱、袍、炮”,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都是左右结构,右边都是“包”……)3.借助拼音自读韵文。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5.指名读学习小伙伴的话。6.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说泡、饱等六个字的特点。7.扩展:你还能想到哪些有“包”这个字的生字?能像书上这样说说吗?(比如:雹雨水结冰雹)8.识记“茶、鞭”。A.齐读、指名读。B.说说怎样记。二、日积月累(一)读读记记1.自由朗读词语。2.指名说说有什么发现?(都是四个字的词语,开头都是数字,能从一排到十)3.多种形式读。齐读,分组读,师生、生生互相说数字对词语4.同位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什么意思。5.还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全班交流。(个别词语教师可以适当解释。)6.扩展: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或词语?(二)我会填1.讲范例。出示例句,读一读,说说该加什么标点?读出语气来。2.练习加标点。3.练习朗读,要求读出语气。三、展示台(一)识字交流站1.激发兴趣,揭示任务。师:同学们在课下都认识了许多生字,现在就把它们拿到我们的“识字交流站”与大家交流一下吧。2.自由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识字情况。3.指名上台展示,说说自己的识字经验。(二)故事会1.师:走出“识字交流站”,咱们进入精彩的“故事会”。2.自由准备故事。3.在小组内讲故事。(轮流讲,听的同学可以给讲故事的人提出好得建议。)4.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讲故事。5.评选“故事大王”。6.请“故事大王”介绍经验,总结怎样才能讲好故事。第二课时(口语交际)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1.同桌交流。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1)调查分组。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E.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2)组内交流。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第三课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