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课件(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2.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课件(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2.pptx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课件(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2.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劳动经济学关注焦点:如何以最少的劳动投入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重点,P1)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这里仅把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就是:如果上述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的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用下图所示的模型揭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它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描述一个最简单的经济系统的收入循环模型。该经济系统由居民户(家庭户)和企业组成。虚线连接的循环是生产要素市场,实线连接的循环是产品(服务)市场。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由于生产要素的使用须向居民户支付要素报酬(如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P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特点:其一,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其二,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实证研究方法四个步骤2、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特点:其一,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其二,规范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订经济政策服务。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重点,P5)所谓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劳动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人口总数为93727万人,比前年减少345万人,这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劳动参与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的人口的比率。劳动参与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劳动力总人口劳参率=×100%总人口某年龄(性别)劳动力年龄(性别)劳参率=×100%该年龄(性别)人口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变动方向相同)。即:△S△WEs=————SW其中:△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S△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W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2、供给有无限弹性,E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