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doc--初中物理.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doc--初中物理.doc

18.4《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doc--初中物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在线组卷课件教案下载无需注册和点数§18.4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之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初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先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先生进行教育.“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借助先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介绍,并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有关知识.教材中是以“水往低处流(黄果树瀑布)”“热水中的冰块”等引入“自发过程”及其方向性问题的,其中功热转换过程、热传导过程和气体自在膨胀过程的方向性问题,在教学中应通俗且不违背科学地解释有关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方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必然的方向性.4、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能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讨方法的重要性。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认识。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认识。【重点难点】1、能量转化与守恒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有必然的方向性【教学器材】演示用玻璃毛细管一套、适量红墨水、烧杯两只、水、少量棉花。【课前预备】上网查询有关历史上的永动机方案,能大概说明它不能永动的缘由。【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先生主体点评一、复习与引入(约5钟)请同学们浏览课本第一段,并留意回答以下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能量的转移?什么叫量的转化?2、煤、石油、天然气在燃烧的过程中,____能转化为_____能。3、高温蒸气推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中,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再转化_____能。4、电流通过电动机,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电流通过白炽灯或荧光灯,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电流通过电解槽,____能转化为_____能。5、内燃机在工作过程时,在做功冲程中,___能转化为_____能,在紧缩冲程中,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6、蓄电池在放电的过程中,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充电的过程中,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板书1: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方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看书思考:1、转移: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转化: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化学能、内能。3、内能、机械能、电能4、电能、机械能。电能、光能。电能、化学能。5、内能、机械能。机械能、内能。6、化学能、电能。电能、化学能。1、培养先生浏览与、理解与思考的能力。2、这些思考题可以用课件的方式投影在屏幕上。二、永动机能否制成。(10分钟)1、由于能源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了,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没有电能会怎样?如果没有汽油或柴油会怎样?2、由于能源的重要性,所以历史上曾有人想制造出不要消耗能量,又能对外做功,又能自动运转的机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达芬奇也曾有过这类想法。)3、先生活动1:在一烧杯中盛入红水,将棉花捻成条状,将其一端放入烧杯中,另一端用手提着,观察现象。若将另一端悬挂在外面,并且低于水面,再观察现象。演示实验2:用内径不同的毛细管演示毛细现象,同学们观察此实验中液体上升的高度有什么规律?由于毛巾是由若干纤维组成,而纤维与纤维之间就象若干细管一样,液体会顺着这些细管向上运动。问:实验1对你有什么启发?师:这样的猜想正确吗?如果真能通过毛巾将水从低处抽向高处,我们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