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通过分析文学语言来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学效果和思想内容《文学理论》指出:“文学作品教学的落脚点应是塑造美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趣,形成良好的品质。”这说明文学的作用就是塑造人的心灵。那么,如何提高文学作品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探讨形象性强、叙事性典型的语言可以很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没学校过和思想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形象性强的文字,鼓励学生快速地将文字还原成为人、事、物等画面的敏捷性。小说文字背后普遍存在大量的人、事、物的画面和场景,因此,学生是否能够抓住富有形象性的文字,在脑海中还原相关的画面,也是学生语言敏感性的一种评价标准。这里面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学生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学生在脑海里储存了比较丰富、全面的生活经历(尤其是这些经历能够以比较清晰的画面感加以呈现)。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属于读者的阅读心理的范畴,有待教师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建构,方法和途径要复杂得多,本文不做赘述。但并不表示教师在将文字还原成为画面这方面没有办法帮助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形象性强的文字,并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选择扩写、对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敏感性的训练。如在小说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特别突出的文字。小说《范进中举》中,对范进的刻画有很多传神的文字。“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在这段文字中,范进“看了一遍”不敢相信,于是“又念一遍”进行确认,“两手拍了一下”表示消息确凿心里狂喜,“笑了一声”情不自禁,“噫!好了!我中了!”简短的语句,正好表现范进闻喜的最初的激动,不及想到其他。“一交跌倒”乐极生悲,昏死过去,丑态百出。这里,作者用紧凑而又传神的“五个一”将范进的表现完整、传神地刻画在我们面前,最后的“一交跌倒”“咬紧”“不省人事”戛然而止,却最有力量,范进之丑、之悲跃然纸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这一段文字,可以采用对比阅读法,比如尝试将这段文字改成简单的一句话——“范进知道了自己高中的消息,一激动,昏了过去。”让学生对改过之后的文字与原文进行对比,从而还原了原文比改文更丰富的细节、更可笑的画面、更丰满的形象。当然,培养学生快速还原文字为画面的能力,可采取的方法还很多,但,至少,教师可以先从培养学生对形象性强的文字的敏感性开始着手。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感情和哲理是文学阅读的核心目的,而根据语言文字的不同体式(简称语体),实现阅读的核心目的难度各不相同。如果要体会叙述语体的文字中的情感,则需要读者细腻的触觉和缜密的思维,因为叙述语体的文字没没有直接的抒情、议论。《范进中举》中“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仅仅读这句简短的叙述文字是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它仅仅交代了范进醒来后记得自己考取第七名的事实。但如果结合这一段文字的前文,这个叙述性的句子就有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内容。“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结合这个语段看,我们就不容易看出,范进乍醒之下,完全不记得自己怎么到了街上,怎么得知高中,怎么昏迷过去,却唯独把“第七名”记得清清楚楚,作者用两个看似不经意之间的情节相互照应,范进的功名之心深入骨髓以及作者躲在文字背后的嬉笑怒骂的隐性态度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因此,遇到叙事语体的文字,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前后的勾连,关注作者这么处理文字的意图,这一点,在《空城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都表现突出,需要教师好好引导,否则,很好的文字可能被我们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