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 要下雨了(导学案)》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 要下雨了(导学案)》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pdf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导学案)》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前言: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最新精品导学案)14要下雨了导学案设计课题要下雨了课型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图画、多媒体等设计说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突破重点和难点时,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2.小动物头饰。(教师)课前准备3.生字卡片。(学生)4.1个活动卡片。(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1.自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1.教师提问,引发思考:题。夏天的时候,下雨之前,一、联系生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活,谈话揭么感觉?2.齐读课文题目。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题(用时:32.引出课文题目。3.同桌讨论二者之间的区分钟)3.板书“下雨了”,引导别:“要下雨了”是说现在学生发现“下雨了”与“要还没下雨,“下雨了”是说下雨了”的不同。已经下雨了。1.引导学生轻声地朗读课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2.默读课文,在出现的小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句子。动物——小白兔、小燕子、二、充分读空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小鱼、蚂蚁的名称旁做上记书,整体感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号。知(用时:3.读准下面的词语。动物,并做上记号。3.集体汇报。17分钟)弯腰山坡阴沉沉3.指导汇报交流:课文中4.读准“腰、坡、沉、伸、潮湿消息响声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潮、湿、呢、空、闷、消、物?息、搬、响”。4.指导学习生字。5.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5.指导学习多音字“空”。方法。6.根据“空”的不同读音组词语。1.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复1.(1)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习生字。学习生字。三、由扶到4.小白兔在山坡上做什么?(2)引读第2自然段:小燕(2)看图,练习朗读小白兔放,学习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注意提示语文(用时:5.小燕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呢?大声喊——(学生读)。引“大声喊”和句尾问号。15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学生加上动作读出疑问(3)朗读第3自然段。的语气。(4)读出燕子着急的语气。(3)先指名读第3自然段,然后教师逐句引读。2.引导学习第4~6自然段。(1)小白兔听了小燕子的2.(1)讨论得出结论:小白话,半信半疑,这个问句兔不确定是否会下雨。读出该怎么读呢?半信半疑的语气。(2)读读第4~6自然段,思考:小白兔又看到了什(2)带着问题自己读读第么?听到了什么?4~6自然段,然后汇报:他3.放手学习第7~9自然看到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段。(3)戴头饰分角色朗读第6.小鱼为什么要游到水面上来呢?(1)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4~6自然段。__________往家跑。这里的“连忙”3.自主学习第7~9自然段。可以换成什么词?(1)讨论,“连忙”可以换(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成“立刻、马上、赶紧”等。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2)汇报朗读。的?(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3)理解“消息”一词。机指导学生复习生字词。(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消(4)想象说话,演一演。息”一词,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四、分角色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81.先自由读,然后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自然段,按小组练习分角练习分角色读。7.朗读课文。(用时:5分色朗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钟)2.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