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阶段通假字大集合[知识要点]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唱”就是“倡”的通假字。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例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通假字“读”代替了本字“逗”。“读”音dú,“逗”音d?u。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才牢靠。下面列出常见通假字的表。根据通假字的读音,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读音顺序排列。下面是初中阶段出现的通假字:1、罔通惘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儿》2、厝通措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3、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4、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5、衡通横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6、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7、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8、贴通帖对镜贴花环《木兰辞》9、策通册策勋十二转《木兰辞》10、著同着著我旧时衫《木兰辞》11、火通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辞》)12、诎通曲佛印绝类弥勒??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13、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15、说通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16、要通邀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桃花源记》17、有通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18、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19、已通以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20、坐通座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21、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22、邪通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3、食通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24、材通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25、祗通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6、蕃通繁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27、唱通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28、阙通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29、少通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30、畔通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5、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