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选编了三篇主体课文。文章从多角度描写秋天,在阅读教学中要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继续注重词句的理解,注重文章内容的把握,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时间:15课时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措施:1、借助电教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措施,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通俗易懂。2、继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3、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渗透到教学之中。三:教学安排:《古诗两首》2课时《风筝》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单元自我评价2课时共计11课时9、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品赏文字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习写生字,当堂展评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后反思:风筝学习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