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语言艺术[荐]教师语言艺术篇1在我的案头,摆放着一本纸张已经发黄的书——《教师语言艺术》。这本书以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实例和一针见血的点评引起我极大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我看见了自己和同事的影子。这让我重新以科学的方式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是的,作为老师,我们每天说话很多很多,甚至得的职业病都与说话太多有关。但是,我们真的会说话么?我们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就像磁铁吸引铁屑么?我们能够把知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么?我们能够拂去学生心间的阴云么?我们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么?学生需要疏导时,需要鼓动时,需要批评时,需要表扬时……我们该如何说话呢?书中的案例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对与错;书中的点评像一盏灯,让我豁然开朗,有所感悟。感悟一、教学语言的教研很有必要。在很多学校,本科毕业的老师未必教得过小师范毕业的老师。为什么?这要从语言上来说啊。有的老师几句精彩的导语,一个个颇具悬念的提问,把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得高高的。学生学习起来,劲头十足。而有些老师则一味为讲题而讲,直到把学生讲瞌睡。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解释最恰当:“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我认为,老师在搞好文本教研的同时,加强课堂中导语、提问语、阐释语、结语的教研实在是很重要的。我们有必要从教学语言细节的研究中,提高教师语言艺术修养,继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感悟二、教育语言是一项艺术。老师们在工作中,要处理很多学生问题。可以说,老师有时候担任的是心理师、法官、说客等角色。如何把这些角色当好,语言的艺术是关键。比如学生犯了错,老师该如何做?很多老师追求的往往是得到学生的“认错”就了解。但真正地教育效果是很难说的。书中有很多案例,其间和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相似,看了那些老师的做法,自己很有感触,更有几句点评——“学生有了错误,单刀直入的批评与诚挚耐心地诱导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语言温和友善,批评中带有表扬,这也是学生易于接受批评的一个因素。”“对无意中犯错的学生,教师怀着理解和同情的态度,用和谐友善的语言循循善诱,收到良好的效果”——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有了新思路,自己要多学习有经验老师的智慧型语言,将之用于自己的教育中,使自己的工作切实有效。感悟三、反面案例要常看看。说实话,我们很多时候在学习好的方面,却忽视了自己错误方面的修订。原因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书的附录里,列举了一些反面案例。《批评用语十忌》一文中,列举了一些不当的用语,如:“我要管不了你,就不当老师。”“我管不了你,叫你爸爸来收拾你。”“我看你早晚要走犯罪道路。”……这些语言太过于耳熟,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曾分析其弊端。而今读来,那些语言分明是一面面镜子,清晰的映现出我们的过错,让我们警醒。倘若我们多看看这些反面案例,我想,每一个老师都会约束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总之,案头一本书,眼前一盏灯。多读书吧,这会使自己明是非、知荣辱、慎言行、常进步的。教师语言艺术篇2入园初期的孩子大多数在3岁左右,此时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教师语言对幼儿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对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满足语言敏感期发展需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生入园时,教师说什么孩子才能听懂?教师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教师应采取怎样的语言艺术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一、说能听得懂的语言幼儿入园前在家庭中已经生活了2~3年,在这里幼儿不需要多说什么,家长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入园后面对新的环境,面对完全陌生的老师,幼儿只有能听懂老师的语言,才能与之产生互动。所以,老师要说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1.称呼小名。许多幼儿入园前,在家中一直被称呼小名,入园后老师在一日活动中称呼幼儿的学名,许多孩子表现出茫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师不妨在入园初期直呼他的小名,这会让他感受到亲切的语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依恋感。2.简单具体。幼儿入园初期对教师的语言表达习惯不熟悉,加上年龄小,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避免使用长句子、半截句子,语言表达应简短、具体,直接指向活动的要求、方法等。如:教师说“请小朋友分组排队来喝水”,幼儿就不明白怎样算是分组、如何排队。可以改为:“请小朋友喝水”,先满足幼儿基本的生理需求,再通过简短明了的语言让幼儿明白怎样排队。3.说出需求。许多孩子入园哭闹的原因是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给孩子准备好水、食物送到幼儿面前,提醒幼儿如厕等。生活自理方面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基本的需求,如果幼儿不会表达,老师又不能察觉到孩子的个别需要,孩子往往用哭闹来表达。这时候,老师就要询问幼儿是否是要喝水,是否要上厕所等,并且告诉幼